"为啥同一味药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中药圈的"花名册",咱们中医里讲究"一名三物",光是人参就有野山参、移山参、园参、红参、白参、糖参等十几种叫法,更别说那些带着诗意的古称了。
先从最常见的说起,当归这味"妇科圣药",古代医书里又叫"秦归""云归",西北产的叫"西当归",四川出的叫"川当归",别看都是补气血的,不同产地的药效还真有差别,再说说黄芪,北方人叫"绵芪",山西产的叫"浑源芪",内蒙古的叫"蒙芪",老中医开方时可讲究这个。
有些药名自带画面感,比如蒲公英在民间叫"婆婆丁",鱼腥草被叫做"臭菜",车前草因为长在路边得名"车轮菜",最有意思的当属淫羊藿,民间俗称"三枝九叶草",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毒药配方,还有那味治便秘的决明子,老辈人管它叫"马蹄决明",泡茶时看着确实像小马蹄。
动物药的别名更精彩,穿山甲鳞片叫"麒麟片",蝉蜕的壳叫"金牛儿",蛇蜕下来的皮叫"龙衣",不过现在这些珍稀药材都受保护了,咱们看看名字过过眼瘾就行,矿物药也有讲究,朱砂又叫"丹砂",石膏以前叫"寒水石",现在药店都不敢随便卖这些重金属含量高的药了。
古人给药起名特别形象,白芷因为香气像牛奶叫"香白芷",防风能祛风解表所以叫"铜芸",益母草专治妇科病得了"坤草"的美称,有些名字藏着典故,比如刘寄奴是南北朝武将发现的草药,徐长卿传说是唐朝御医徐氏所献。
现在市面上的中药别名更是五花八门,三七在云南叫"田七",延胡索在江浙地区叫"元胡",何首乌早年还叫"夜交藤",最让人头大的是那种同名异物的情况,比如两地青和竹叶青都不是真正的青蒿,北沙参和南沙参药性差挺多。
老祖宗留下的药名里还藏着生存智慧,饥荒年代能吃的荠菜叫"护生草",艾草因为百毒不侵叫"医草",桑树全身是宝所以叫"神仙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药铺柜台上的"杭菊""亳菊""滁菊""贡菊"其实都是菊花的不同产地规格。
提醒各位新手药膳党,别看见"天麻"就买,野生的叫"明天麻",人工种植的叫"冬天麻",药效差挺多,藏红花和草红花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是鸢尾科后者是菊科,价格差几十倍呢,还有那些带"龙骨""牡蛎"字样的动物化石药,现在基本都是替代品了。
最后说个冷知识,《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三百六五"种药材,到现在发展出上万种别名,下次去中药房抓药,不妨问问老师傅这些药材的"小名",保证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对了,你家那边有没有特别的药材叫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