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拉得都快虚脱了",一问才知道是白痢疾闹的,这病说来吓人,肚子绞着疼,跑厕所跑到腿软,西药抗生素见效快但容易反复,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病有绝招,今天就掰扯掰扯中药治白痢疾的门道。
先说明白痢疾是啥,说白了就是肠道里湿热毒邪作祟,拉的便便带黏液脓血,一天跑七八趟厕所都算少的,西医说是细菌感染,中医看是湿热瘀滞,就像下水道堵了垃圾堆着发臭,这时候光杀菌不行,得给肠道"大扫除"。
我姥爷当年在卫生院工作,治这病就爱用个古方叫"芍药汤",方子里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就像派清洁工去扫战场;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相当于给发炎的肠道敷冰毛巾;再加点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帮着把肠道里的积滞推出来,这组合拳打下去,三天就能见到效果。
去年隔壁王婶家小子中考前夕得了这病,医院开了头孢只管当天,后来我姥爷给开了个改良方:马齿苋30克煮水当茶喝,配合艾灸肚脐,马齿苋这东西田间地头都有,晒干的药店也能买到,关键它能清热解毒还带收敛作用,结果小伙子喝了两天,肚子咕噜声少了,大便成型了,考试都没耽误。
说到食疗方,不得不提"三白粥",白头翁15克、白芨10克、白芍9克,这三味药听着就清凉,白头翁专治热毒血痢,就像肠道里的灭火器;白芨能在肠黏膜上形成保护膜,好比给伤口贴创可贴;白芍柔肝止痛,让痉挛的肠道放松下来,熬粥时药材先用砂锅煎出汁,再兑粳米煮成稠粥,早晚各喝一碗,连着三天,比吃止泻药还管用。
有个细节要注意:白痢疾分急性慢性,刚得的时候拉的是鲜红色脓血,这时候要用苦参、黄柏这些猛药;要是拖成慢性,便便暗红发黑,就得换成山药、莲子肉这种补脾养胃的,就像灭火似的,急火用冷水浇,小火得慢慢捂灭。
预防方面也有窍门,每年夏秋交替时节,超市买点乌梅回家,每天含两粒,这酸溜溜的果子能敛肺涩肠,就像给肠道装了个防护门,平时饮食记住"三不碰":隔夜饭菜伤脾胃,冰镇西瓜寒肠胃,烧烤啤酒乱肠道,多吃点醋泡生姜,早晨嚼两片,暖胃驱寒效果杠杠的。
最后说个真事,我们村东头的李大爷年轻时得过这病,后来自己采野菊花泡酒喝,结果喝得胃出血,这说明啥?中药虽好也得对症,野菊花性寒伤胃,体质虚寒的人根本受不住,所以奉劝各位,抓药前一定找正经中医把脉,别自己瞎琢磨。
这些年见过太多人被白痢疾折磨得脱相,其实只要用对法子,这病真不算难治,关键是要改掉暴饮暴食、贪凉饮冷的毛病,毕竟肠道健康才是革命本钱,要是您也有类似困扰,不妨试试这些老法子,说不定能有意外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