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开启"蒸桑拿"模式,后台好多读者留言说白天吹空调晚上贪凉,结果浑身酸疼没精神,其实老祖宗早就留下祛暑妙招——中药泡脚!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个应季养生方案,泡完手脚清爽还能驱寒气。
为啥推荐中药泡脚祛暑? 现在人一天到晚呆在空调房,冷饮瓜果不断,看似凉快实则把寒湿都锁在体内,特别是下班回家腿脚浮肿、睡觉流汗的朋友,试试睡前泡个脚,相当于给身体做次"冷热交换",中药草本通过足底穴位渗透,既能化解暑湿又不会伤阳气,比喝冰水健康多了。
5种家常祛暑泡脚料
-
薄荷+艾叶(各15克) 薄荷自带清凉感,搭配温经的艾叶特别合适,适合久坐办公室的打工人,泡完脚底发凉但身子暖和,第二天小腿水肿能消不少,注意艾叶要买陈年的,新艾容易上火。
-
藿香+佩兰(各10克) 这两种是经典祛暑对药,尤其适合闷热梅雨天,药店抓一把回来煮水,淡淡的药香闻着就舒心,泡完会感觉额头不再油乎乎的,毛孔都能呼吸了。
-
金银花+生姜(各2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加两片姜平衡寒性,特别适合吃坏肚子或吹风扇受凉后应急用,泡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记得喝完药汁再泡脚,别浪费了。
-
冬瓜皮+玉米须(干品各30克) 厨房边角料变身养生神器!晒干的冬瓜皮利水,玉米须降火,煮出来的汤水自带天然清香,坚持泡一周,早上起床眼睛都不肿了。
-
菊花+桑叶(各15克) 电脑族救星组合!白菊明目,桑叶疏风,泡完脚再按摩脚底涌泉穴,第二天对着屏幕眼睛都没那么干涩,加点蜂蜜调和口感更好喝。
泡出效果的3个窍门
-
时间把控:晚上9点-10点最养肝,水温40度左右刚好不烫脚,泡到脚踝上方10厘米,水位要没过三阴交穴位。
-
药材处理:草药别直接煮,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再煎,没有砂锅用养生壶也行,煮好倒进木盆散热到适宜温度。
-
辅助手法:泡脚时重点按揉脚趾缝和脚掌凹陷处,特别是大脚趾根部(脾胃反射区),泡完擦干立刻穿袜子保暖,别让寒气趁机钻进来。
哪些人要特别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测好水温防止烫伤,孕妇前三个月不建议用药泡,儿童减半药量,如果泡完心慌头晕,可能是体质不适合,及时停用,长期便秘的人少用收敛性强的药材,比如五倍子这类。
上个月我妈来城里避暑,天天喊着"心里燥得慌",我翻出外婆以前给的泡脚方子,抓了荷叶、竹叶、丝瓜络这些当季材料,老太太连泡三天,现在追着我问"能不能天天泡",其实就像喝凉茶讲究时节,泡脚也要顺着节气来,现在正是用温热药性引火下行的好时候。
最后提醒一句,别指望泡一次就见效,建议每周泡3次,连续两周感受变化,搭配喝点酸梅汤,少吃冰西瓜,这个三伏天就能舒服度过啦!大家试过有效的配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