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李的中药材店里热闹非凡,每天总有十几个电话打来问:"老板,石油菜现在什么价?"这个在中药圈默默无闻的小品种,最近突然成了香饽饽,老李摸着算盘苦笑:"前天还卖850块一公斤,今天就有贩子出到980,这价格比股市还刺激!"
要说这石油菜,可是个地道的"混血儿",它学名叫荨麻叶景天,在西南山区的石缝里野生了千百年,直到五年前某药企发现它含有特殊活性成分,既能入药治跌打损伤,又能提取油脂作工业润滑剂,这才摇身一变成了"黄金菜"。
眼下正是石油菜的采收季,在云南昭通的山沟里,张大姐带着三个亲戚凌晨四点就举着手电筒上山。"去年这时候才600出头,今年挖一斤能顶上个月工资。"她裤腿沾满红泥,竹篓里嫩绿的叶片还带着晨露,但别以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前年暴雨冲垮山路,她家两千斤存货全烂在山洞里,血本无归。
市场上的价格曲线像心电图似的跳动,在安国药材市场,相临两个摊位的报价能差出两百块,老行家透露玄机:"看叶子背面的油斑,斑点越密价格越高。"这种肉眼难辨的细微差别,让倒爷们闻到了套利的机会,深圳某贸易公司最近疯狂吃货,据说是要囤够三年的工业用量。
国际油价波动成了隐形推手,石油菜提取的特种油脂能替代部分航空润滑油,中石化去年悄悄囤了三百吨,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出口量同比暴涨370%,中东客商的卡车直接停在仓库门口装货。
资本的嗅觉最灵敏,新三板刚挂牌的"云药科技"股价三个月涨了五倍,全靠石油菜概念撑腰,他们研发的速冻保鲜技术,让这种娇贵的野菜终于能走出大山,但资本市场狂欢背后,云南七个种植基地正面临用工荒,采摘工日薪涨到450元仍抢不到人。
最让人揪心的是野生资源告急,贵州林业局的最新普查显示,核心产区野生石油菜储量三年减少62%,人工种植虽已突破,但育苗周期要两年,还得在恒温大棚里伺候,有药商算了一笔账:按现在每亩8万的种植成本,至少要卖到1500块才能回本。
老李望着柜台里不断跳动的期货行情,给老客户发语音:"要货的抓紧,这周价格已经跳了三回。"他背后的墙上,贴着五年来的进货单,那串数字像过山车轨道般起伏不定,在这个被资本搅动的山野经济里,一片不起眼的叶子正书写着疯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