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些中药材为何常年一药难求?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一归堂 2025-04-27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去药店抓中药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有些药材柜台前永远贴着"缺货"的标签,特别是像麝香、铁皮石斛这类"中药明星",价格年年涨却还是抢不到货,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让中医大夫直摇头的紧缺药材,到底经历了什么?

五大"紧俏货"盘点 走在安徽亳州、广东普宁这些中药材集散地,最常听到的就是药商念叨"五朵金花",首当其冲的是麝香,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药材现在基本靠人工合成撑场面,其次是铁皮石斛,十年前还能在浙江山里采到野生货,现在人工种植的都卖到上千元一斤。

重楼这味药最有意思,云南白药里少不了它,但野生重楼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峭壁上,采药人背着竹篓爬一天山,可能只能找到几株,还有黄连,别看名字带"黄",其实道地药材非得四川峨眉山那种悬崖峭壁长的,药农腰系绳索吊在半空采药的场景,看着都让人腿软。

三个"催命符"逼出紧缺潮 老药工都说,现在的行情跟二十年前比简直是天翻地覆,第一个"杀手"是生态环境变化,就拿甘草来说,以前西北沙漠边上随便挖,现在过度采挖导致水土流失,国家不得不划出保护区,第二个"黑洞"是市场需求井喷,养生热潮让阿胶、人参这些补药销量翻着筋斗云往上涨。

最要命的是第三个原因——人为炒作,前几年某商贩囤积百万斤三七,把价格炒成过山车,药农看价高就砍树改种药材,结果三年后供过于求,又全砍了改种别的,市场彻底乱套,这种"蒜你狠""姜你军"的套路,在中药材市场一点都不新鲜。

药柜里的"蝴蝶效应" 别以为药材紧缺只是看病贵点,整个产业链都在遭罪,云南有个专做疮疡灵的药厂,因为缺麝香原料,生产线停摆半年,几百工人差点没饭吃,更离谱的是,有些医院被迫用便宜药材替代,药方效果打折,患者还以为中医不靠谱。

市场上开始流行"拼装药方",拿红花代替藏红花,用普通石斛冒充铁皮货,去年某地查出个中药饮片厂,竟然在虫草里掺铁丝增重,这种缺德事说到底还是原料紧缺惹的祸。

破局之路在何方? 好消息是人工种植技术正在突围,吉林已经开始大规模种人参,用山核桃做砧木嫁接野山参,虽然药效差点意思,但好歹能解燃眉之急,湖北蕲春的艾草基地用上无人机播种,产量翻了好几倍,不过像麝香这种只能靠林下养殖的品种,短期内还是得靠"节流"。

现在国家在搞"定制药园",药企提前跟农户签合同,锁定价格保收购,贵州有个苗寨就跟药厂签了十年重楼供应协议,寨子里现在人均年收入涨了两万多,更重要的是严打囤积炒作,去年某药材交易所因为恶意抬价被罚得倾家荡产。

我们能做的那些事 下次抓药别忘了问问药师:"这味药有替代品吗?"很多家常病其实用桔梗、鱼腥草这些常见药就能对付,要是真需要名贵药材,尽量选有GAP认证的厂家,别贪便宜买路边摊的"三无产品"。

最实在的建议是支持道地药材,宁夏的枸杞、长白山的人参,认准产地标识,药农挣到钱才会用心种好药,这是个良性循环,毕竟中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库,别让后人只能在博物馆里看标本。

后记:最近听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建紧缺药材监测站,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实时播报供需情况,要我说,还得给老药工们发"寻宝地图",让他们带着年轻人进山认草药,您说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