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药箱时发现个有趣的事——好多中药材晒干后居然和咱平时吃的黄豆差不多大!这些迷你药材看着不起眼,却是老中医们最爱用的"药引子",今天就带大家认识5种藏在厨房角落里的中药宝藏,学会用它们调理身体,比单纯吃保健品强多了!
【第一味:决明子】 这可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护眼神器!您仔细看看,炒熟的决明子是不是和黄豆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种小颗粒里藏着大智慧,《本草纲目》里说它"除肝胆郁热,明目益睛",现在人天天看手机,眼睛干涩发红的时候,抓一把和菊花一起泡茶,喝两天就见效。
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总说夜里看不清楼梯,我给她支招用决明子枕芯,把药材装进纱布袋当枕头,三个月下来她连老花镜都换度数了,不过要提醒一句,决明子性寒,脾胃虚寒的朋友别学年轻人拿它当茶猛灌,搭配几颗枸杞就温和多了。
【第二味:菟丝子】 这名字听着像野菜,其实是补肾界的"隐形冠军",您见过药店里那种灰棕色的小圆粒吗?对,就是和绿豆差不多大的那个,它能阴阳双补,特别适合现代人长期熬夜导致的腰膝酸软,有个简单的辨别方法:真菟丝子用开水一泡就会吐芽,像小花一样展开。
我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常年加班头发一把把掉,我教他每天用菟丝子、杜仲各10克煮水,坚持喝了两个月,不仅头发掉得少了,连工位上的枸杞茶都换成了这个,不过孕妇要避开这味药,它有活血作用,准妈妈们千万别碰。
【第三味:芥子】 白茫茫的小小芥子,可是呼吸科医生的"秘密武器",它和黄豆差不多大,却能温肺化痰,对付慢性咳嗽特别管用,记得小时候奶奶总用白芥子调糊敷穴位,说是"冬病夏治",现在药店买的三伏贴,里面八成含有芥子成分。
上个月同事小陈感冒后遗症咳嗽半个月,我给他推荐了个土方:把芥子炒热装布袋,每天睡前敷后背15分钟,注意要隔着衣服敷,别直接接触皮肤,三天后他就在办公室嚷嚷:"这小东西比止咳糖浆还灵!"不过过敏体质要慎用,有些人可能会起疹子。
【第四味:莱菔子】 可别小看萝卜籽!这味消食圣药长着和黄豆一样的椭圆身材,却是饭后腹胀的救星,特别是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抓一把莱菔子煮水,那叫一个立竿见影,它还能降气化痰,老烟民咳嗽痰多时,配点陈皮效果加倍。
我家里常年备着炒莱菔子,每次吃撑了就泡杯"消食茶",炒制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是药材在释放药效的信号,但记住莱菔子会耗气,气虚的人别长期喝,偶尔应急用最合适。
【第五味:茺蔚子】 这味药名字难念但效果惊人!它是益母草的果实,专治头晕目眩,您看它黑亮亮的外表,和黄豆似的饱满圆润,却是活血调经的好手,很多中年女性更年期潮热盗汗,用茺蔚子配合当归泡酒,早晚各10毫升,坚持一个月就有改善。
上次我妈总说走路像踩棉花,我翻出奶奶留下的老方子:茺蔚子15克、天麻10克炖鸡汤,喝了三次她就夸头不晕了,不过这药有轻微毒性,必须煎煮40分钟以上才能喝,千万不可生吞!
这些迷你药材还有个共同特点——便宜!在药店买50克通常不过三五块钱,却能解决很多小毛病,不过要提醒大家,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同一种症状可能对应不同药方,建议先咨询中医师再使用,别把这些宝贝当成零食乱吃,毕竟药能治病也能致病,用对了才是宝,用错了可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