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熬夜加班感觉身体被掏空,老中医给我开了个方子,里面好几味带"茯"字的中药,抓药时我盯着药单上茯苓、茯神、茯砖茶这些名字发懵——中药里到底藏了多少带"茯"字的宝贝?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神奇的"茯"字家族,看看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绝活。
【茯苓个:厨房里的养生多面手】 要说最熟悉的还得是茯苓块,药店里灰白带褶皱的大块药材就是它本尊,这玩意儿可不止是煮汤料,《神农本草经》里早把它列为上品,广东人爱拿它煲鲫鱼汤,安徽人喜欢配山药炖排骨,北方朋友则常和薏米搭伙祛湿,上次我试着用茯苓粉掺面粉烙饼,没想到做出了带着淡淡谷物香的养生煎饼,连挑食的小孩都多吃了半张。
不过要想发挥它健脾利湿的本事,得讲究个"慢工出细活",药房大姐教我个小窍门:整块茯苓打成豆浆状,装进纱布袋挤干水分,每天切几片含嘴里,比直接泡水喝管用多了,当然要是碰上水肿厉害的情况,还是乖乖听医生的话配伍其他药材,别自己瞎折腾。
【茯神:失眠星人的救命稻草】 第一次见茯神还以为是发霉的茯苓,其实人家是长在松根上的天然抱心茯苓,老中医说这东西最能安神定惊,那些工作压力大到睡不着的朋友,拿茯神配酸枣仁煮水喝,比数羊管用多了,我试过把茯神磨碎掺在小米粥里,微微的涩味混着米香,晚上喝一碗确实能睡踏实些。
不过要注意茯神性味偏凉,体寒的朋友最好搭配姜片,有次邻居阿姨更年期烦躁,我用茯神+合欢花给她做了个安神枕,结果她说效果比安眠药还灵,现在天天追着我要配方。
【茯茶:边疆来的神秘黑金】 在茶叶店看到砖头状的黑茶千万别走宝,这可是西北游牧民族的"生命之茶",当年成吉思汗的骑兵就是靠茯茶消食解腻,补充维生素,这种发酵茶表面特有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可是宝贝,降脂刮油的效果堪比抽油烟机,我办公室常备茯茶奶茶,红茶包+茯茶碎+牛奶煮开,下午犯困来一杯立马满血复活。
不过茯茶性温,体质偏热的朋友别当水喝,有回闺蜜上火嘴起泡,愣是把茯茶当仙丹猛灌,结果痘痘越冒越多,后来改成菊花+茯茶混搭,这才压住了火气。
【土茯苓:深山里的解毒高手】 别看见"土"字就以为是劣质版,这货可是梅毒患者的救命稻草,明清时期走南闯北的商人腰间都挂着土茯苓粉,就怕染上花柳病,现代医学发现它抗肿瘤、治痛风确实有两把刷子,但千万别自己乱吃,这玩意儿剂量大了伤肝肾。
记得去年老爸痛风发作,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土茯苓,我们照着偏方用土茯苓炖猪脚,结果老爷子吃得直皱眉——那汤苦得跟黄连似的,后来改用土茯苓+薏米+瘦肉煲汤,总算能入口了。
【茯苓霜:宫廷美白秘方】 翻古籍才发现古代妃嫔都用茯苓敷脸,《红楼梦》里宝钗吃的冷香丸就有茯苓霜,现在美妆博主推荐的中药面膜,十有八九都掺了这白色粉末,我自己试过几次,混合蜂蜜酸奶调成糊,洗完脸确实透亮,但要坚持用才行。
不过敏感肌要谨慎,有次表妹用完脸颊泛红,吓得她赶紧停用,现在市面上很多"茯苓美白丸",建议大家别盲目跟风,毕竟口服中药讲究辨证施治。
说了这么多"茯"字号选手,其实它们都是同宗不同分支,就像西红柿和圣女果的区别,虽然都姓"茯",但各有各的脾气秉性,下次去药店别再傻傻分不清,记住茯苓块煲汤、茯神安神、茯茶消脂、土茯苓解毒的基本法则,当然具体怎么用,最好还是问问老中医,毕竟咱们普通人又不是李时珍,对吧?
对了,最近发现便利店上了茯苓奶茶,喝着有股烤栗子的焦香,还有某宝卖的茯苓糕点,咬下去能嚼到茯苓颗粒,当下午茶零嘴挺合适,不过这些加工食品多少加了糖钠,要养生还是自己动手靠谱,改天我试试用茯苓粉做冰粉,据说冷藏后口感特别爽滑,到时候再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