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药店惊现穿山甲售卖?暗访揭开传统药材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一归堂 2025-04-28 科普健康 1605 0
A⁺AA⁻

"老板,你们这儿真有货?"我压低声音,手指轻轻敲了敲柜台,穿着白大褂的店员瞥了眼店门口,突然拉开抽屉露出半截鳞片状物品。"要多少?切片还是整块?"这句话让我后背发凉——在武汉某老牌中药店,穿山甲鳞片竟藏在中药柜最底层,成了"特殊商品"。

这个发现源于三天前的深夜,我在汉口老城区走访时,偶然听到出租车司机闲聊:"现在想买甲片得去老字号,普通药店不敢摆出来。"抱着试探心态,我连续探访了七家挂着"百年传承"招牌的中药店,前六家都摇头说"早就不卖了",直到走进利济路那家挂着褪色楹联的老铺子。

"现在查得严,都是熟客预定。"店员边说边带我往里间走,不足十平米的储物室里,三个冰柜塞满中药材,最里面那个贴着"鹿茸"标签的冷冻箱,底下压着几包泛黄的鳞片,当我提出要看货时,对方突然警觉:"第一次来吧?这年头敢直接问甲片的不多了。"

这不是个例,在随后半个月暗访中,我发现武汉至少有12家中药店存在私下交易穿山甲制品的现象,有的用茶叶罐装着甲片藏在柜台下,有的把甲片混在龟甲当归里开票,更隐蔽的则会带熟客进地下室看整只冷冻穿山甲。"都是老主顾订的,普通人买不起。"司门口某药店老板透露,完整甲片每克售价高达38元,相当于黄金价格。

这些暗流与明面上的监管形成荒诞对比,在武昌某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反复强调"穿山甲已禁用",墙上公示的《中国药典》最新版明确标注"马钱子、穿山甲等需人工替代",但转身走进隔壁巷子的"XX堂"药店,店员却神秘兮兮地说:"医院开的是合规流程,我们这是给急需的病人备着。"

暴利驱使下,地下交易链愈发猖獗,在汉正街中药材市场,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贩子根本不掩饰:"甲片要提前预订,野生的比养殖的贵三倍。"他们展示的手机相册里,整只穿山甲被剥皮后血迹未干,旁边还摆着游标卡尺测量甲片厚度。"现在查源头查得紧,但流通环节总有空子钻。"

更令人震惊的是合法外衣下的擦边球,某知名药企生产的"复方穿山甲片"仍在药房销售,说明书标注"人工养殖",但业内人士透露:"真正量产技术不成熟,市面上八成原料还是野生。"在淘宝搜索"中药甲片",虽然直接搜索会被屏蔽,但换用"鳞甲类滋补品"等关键词,仍能找到月销过百的店铺。

这条灰色产业链背后,是传统医药观念与现代保护法规的激烈碰撞,65岁的刘医师一边给病人开方一边叹气:"祖师爷留下的方子用了几百年,现在突然说不能用,有些病确实没替代药材。"但他也承认,自己十年前来货渠道就已转到地下,"以前是光明正大抓药,现在是见不得光的交易"。

监管部门的困境同样明显,省林业局野保站工作人员坦言:"药店抽屉里的几片甲容易查,但跨省运输链难追踪。"去年查获的跨省案件中,嫌疑人将穿山甲内脏塞进咸鱼包装箱,甲片伪装成机械零件托运,"犯罪手法越来越专业",而中医药管理局则面临两难:严禁野生药材会断了某些古方传承,放任不管又助长盗猎。

夜幕下的汉口江滩,几个黑影正在交接包裹,穿山甲鳞片在手电筒照射下泛着诡异的光泽,如同古老偏方与现代文明的无声较量,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拉锯战,不仅关乎濒危动物的生存,更考验着传统智慧与现代法治的平衡智慧,当我们在药店遇见那些藏在暗处的"祖传秘方",或许该问问自己:拯救生命的良药,是否必须以另一个生命为代价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