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留下的中风流涎水秘方,原来这几味草药就能调理!

一归堂 2025-04-28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唠点实在的,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长辈?中风后总不自觉流口水,吃饭说话都受影响,擦不完的手帕堆成小山,西医说是神经损伤,可吃西药总不见断根,其实老祖宗早有应对法子,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方子掏出来,这可是跟省中医院老教授喝酒时套来的绝活。

流口水真是"口水多过茶"? 先得搞明白这恼人的口水从哪来,中风后身体就像台风过境,脾胃这栋"房子"被吹得东倒西歪,中医讲"脾主肌肉",脾虚了不光运化差,连嘴巴周围的肌肉都挂不住闸门,津液就滴滴答答漏不停,再加上痰湿在体内开派对,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三味药泡茶喝,巧治"水龙头" 去年探望姑父时发现的偏方,他中风后总含着块手帕,老中医开的方子就三味药: • 白术15克(炒过的):健脾界的扛把子,能把塌方的脾胃重新垒结实 • 益智仁10克:听着像补脑子,其实是收涩口水的高手 • 炙甘草6克:调和诸药,好比乐队里打拍子的指挥 用法贼简单:每天开水冲泡当茶喝,像喝茶般续水到没味道,姑父喝了两个月,现在打麻将时终于不用备着半包纸巾了。

药膳加持,效果翻倍 光喝茶嫌单调?这几个食疗方请收好:

  1. 山药薏米粥:山药补脾,薏米祛湿,煮成糊糊早晚一勺
  2. 山楂陈皮饮:鲜山楂切片配陈皮,开水焖泡代茶饮
  3. 金樱子膏:野果子熬成的膏方,早晚空腹一指甲盖大小 重点来了:所有药材都要去正规药房抓,别在菜场买所谓的"土药材",煎药时用砂锅,不锈钢锅也行,千万别用铁锅!

护理细节决定成败 吃药是一方面,护理不到位等于白搭: • 每天做"口腔操":鼓腮、叩齿、舔唇各20次 • 准备纯棉口水巾:浸温水拧干后轻轻擦拭嘴角 • 睡觉垫高枕头:防止侧漏弄脏床单 • 忌生冷寒凉:冰镇西瓜、生鱼片这类食物碰不得

真实案例比广告靠谱 邻居张大爷中风三年,儿子专门从云南带回来"神药",结果越吃火气越大,后来按这个基础方调理,配合针灸,三个月下来不仅能自己擦口水,还能逗孙子乐呵了,所以说不是药贵就有效,对症才是王道。

注意事项划重点

  1.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别乱试
  2. 糖尿病人要注意药物含糖量
  3. 喝两周没改善赶紧找大夫调方
  4. 别擅自加药材,当归虽好这时候可能添乱

最后唠叨一句:这方子适合脾虚湿盛型流涎,如果是肝风内动或者阴虚火旺的,喝错药反而坏事,建议先找中医师辨证,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密码锁,收藏方子不值钱,关键要活用老智慧解决真问题,您说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