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根黑乎乎的东西是啥?”
小时候跟着大人去中药铺抓药,总被柜子里五花八门的药材勾起好奇心,枸杞、人参、当归……这些名字听着耳熟,可真见到实物时却一脸懵,今天咱们就来一场“认药大冒险”,把常见中药材的“真面目”扒清楚!(附高清图片特征,建议收藏)
植物类药材:藏在草根树皮里的“养生密码”
-
人参
- 图片特征:黄白色芦头,表皮有环状纹理,像穿了一层“阶梯裙”。
- 别名:东北参、高丽参(韩国产)。
- 功效:补气救虚,熬夜后泡水喝能回血。
- 冷知识:野山参比黄金贵,人工种植的“园参”更亲民。
-
枸杞
- 图片特征:小红疙瘩成串,晒干后皱巴巴像葡萄干。
- 避坑指南:宁夏枸杞偏暗红,染色货亮得可疑!
- 用法:泡茶、炖汤,但拉肚子时别碰(滋阴润肠)。
-
金银花
- 图片对比:忍冬藤上的“姐妹花”——未开的是银花(淡黄),盛开的是金花(金黄)。
- 功效:上火喝它像给喉咙“泼冷水”,痘痘肌必备。
动物类药材:以形补形的“天然药库”
-
鹿茸
- 图片细节:梅花鹿角尖的软骨部分,绒毛密布像棕色毛刷。
- 误区:不是所有鹿角都叫“茸”,骨化后只能叫鹿角!
- 吃法:磨粉冲水,别指望能尝出鹿肉味……
-
阿胶
- 图片特征:黑褐色固体,断面光滑像琥珀。
- 真相:驴皮熬的胶,和“人参与貂”无关!
- 适用:姨妈期后煮阿胶糕,脸色差的人偷偷吃。
-
蝉蜕
- 趣味科普:知了猴褪下的壳,轻如纸片,却能治小儿夜啼。
- 使用场景:煲汤时丢几个,据说能“散风热”——反正喝了不吓人。
矿物类药材:石头也能治病?
-
石膏
- 图片特征:白色或灰白色晶体,像打碎的玻璃渣。
- 妙用:发烧时喝的“白虎汤”里就有它,专克肺胃火。
-
朱砂
- 警惕:红色粉末状,含汞!外用画符可以,内服需谨慎。
- 文化梗:皇帝的丹书铁券用朱砂写,象征“辟邪又保命”?
那些年我们误会的药材名
- 当归 ≠ 当“归家”吃!
实际是补血圣品,痛经姐妹的老朋友。(图片:棕黄色根茎,气味浓烈) - 茯苓 ≠ 伏苓、松苓!
松树根旁的白色块菌,健脾祛湿,湿气重的人泡脚不如煮粥。 - 川贝母 ≠ 四川贝壳!
其实是百合科植物的鳞茎,止咳化痰,假的可能用平贝母冒充。(看底部“马牙边”辨真假)
家庭实用场景:这些药材怎么用?
- 煲汤党必备
- 党参+黄芪:炖鸡腿汤,术后恢复期喝得像充电宝。
- 芡实+莲子:糖水甜品,脾虚漏尿人士的救星。
- 办公族急救包
- 菊花+决明子:泡茶盯电脑,眼睛不干涩。
- 西洋参片:含嘴里提神,比咖啡温和。
- 厨房药膳
- 陈皮:橘子皮晒干,炖肉去腥还能化痰。(广陈皮最佳)
- 罗汉果:掰碎泡水,比冰糖雪梨更润喉!
避坑指南:买药材别当大冤种!
- 染色枸杞:用湿手搓,掉色的是硫磺熏过的!
- 假藏红花:玉米须染色冒充,真品水泡后花丝舒展成喇叭状。
- **硫磺熏过的钱】:凑近闻有刺鼻酸味,正常药材只有草本香。
最后彩蛋:
家里长辈总说“中药慢”,其实用对了效果惊人!下次去药店,记得拿本文对照图片,再也不怕买错药,要是遇到稀奇古怪的药材,欢迎留言区晒图,咱们一起涨知识!(悄悄说:关注我,下期揭秘药店不愿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