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五叶藤的中药名叫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藏在山野里的宝贝,说起五叶藤,很多在农村长大的朋友都不陌生,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经常看见这种绿油油的藤蔓爬满石头墙,大人们总会念叨"这爬墙虎能治病",其实啊,它正经的中药名叫做络石藤,可别小看这名字文绉绉的藤蔓,人家可是正儿八经载入《中国药典》的中药材。
先带大家认清楚这棵草药的模样,络石藤属于夹竹桃科,最显眼的特征就是对着生的枝桠上长着五片椭圆的小叶子,像不像五个手指头在比划爱心?到了夏天还会开出白里透红的喇叭花,清香得很,不过采药可得注意时节,老中医常说"春采芽,夏取叶,秋挖根",不同部位功效还有讲究呢。
要说这络石藤的生长地,那可真是接地气得很,沟渠边、老墙根、树荫下,只要有点缝隙就能安家,记得去年清明回乡扫墓,发现祖坟后的青石缝里就钻出几株,嫩生生的枝条缠着枯草,倒像是给老祖宗戴了顶绿花环,不过野生虽好,现在也有人工种植的,听说江西、湖南那边专门有人种这个当药材。
讲到药用价值,那可真是藏着大智慧,老一辈常拿它来治风湿骨痛,方法也简单粗暴——新鲜藤条剁碎拌酒糟,装布袋里热敷关节,去年邻居王大爷膝盖肿痛,就是我带着他上山现采的鲜藤,捣鼓了半个月真就缓过来了,不过要按药典来说,晒干的藤茎切片煎水才是正经用法,能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像咽喉发炎、跌打损伤都能对付。
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养生茶,络石藤倒是个冷门好物,摘几片嫩叶晒干,开水冲泡就是天然的消炎茶饮,不过可别贪杯,这东西性微寒,体虚怕冷的要少喝,前阵子有个网友天天拿它当减肥茶,结果喝得手脚冰凉,吓得赶紧停了,所以说老祖宗留下的方子,都得讲究个阴阳平衡。
除了内服外用,这藤条还是天然工艺品的好材料,村里巧手的婆婆们爱用它编篮子,柔韧性特别好,泡过药酒的藤条还能防虫蛀,去年非遗展览上看到有匠人用络石藤编成蝴蝶形状,翅膀脉络分明,活灵活现的,这才叫变废为宝呢。
不过要提醒大家,现在市面上打着络石藤旗号的保健品特别多,前几天刷直播看到某网红卖"五叶神藤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仔细看成分表,掺了不少其他东西,咱们自己采的野生藤煮水,跟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完全不一样,那些机器烘干的药材,药效至少要打三折。
说到鉴别真伪,这里教大家几个窍门,正宗络石藤断面有白色乳汁状汁液,叶子揉碎后闻到的不是刺鼻香味,而是淡淡的草木香,要是买回家的药材有酸味或者霉斑,准是存放不当受了潮,最好挑主根粗壮、表皮呈灰褐色的,这种老藤药劲足。
现在城里人讲究食补,其实古人早就会用络石藤炖汤,摘半两老藤加瘦肉煲汤,能消暑气;配鲫鱼煮羹,据说对痛风有好处,不过孕妇要忌口,这藤子活血通络的本事太强,当年村东头的翠婶就是不信邪,结果喝了汤没几天见红了,可把大家吓坏了。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中药材店反而买不到纯正的络石藤,倒是中医院开方子时常见到,估计是利润低,处理起来又麻烦,要我说啊,这种长在石缝里的野草药,本就该由咱们老百姓自己认识利用,与其花大价钱买包装精美的保健品,不如抽空去郊外认认草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涨知识。
下次见到爬满围墙的绿藤,可别再当普通杂草了,掐段嫩茎闻闻那股子清新味,想想千百年来它默默发挥着药用价值,这才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实在的礼物,采摘的时候记得手下留情,留些种子让它们继续繁衍,毕竟靠山吃山也得养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