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邻居王叔总拿个玻璃罐泡着些藤蔓药材,一问才知道是土鼓藤泡的药酒,这名字听着陌生,其实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常春藤在咱们乡下的叫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既能爬墙又能入药的植物到底有多少马甲,以及老祖宗留下的用药智慧。
一棵藤蔓N个身份证
在不同地方,这绿油油的攀援植物可有十几种称呼,除了刚才说的土鼓藤,有些地界叫它钻天风,因为藤蔓能顺着墙缝往上窜,活像要把天都钻破似的,山里人管它叫三角风,仔细瞧那叶子果真是三角形的,边缘还带着细锯齿,最有意思的当属"爬墙虎"这个诨名,贴切得就像看见猫儿挠沙发——这藤蔓见了砖墙水泥,那真是眼睛都亮了。
老一辈还习惯叫它"散血草",据说古时候跌打损伤就采几片叶子捣烂敷伤口,止血效果堪比现在的创可贴,更有些诗意的叫法像"青龙筋",阳光下那藤蔓泛着翡翠般的光泽,还真像条青龙盘踞在墙上。
藏在藤蔓里的养生密码
别看这满墙乱爬的野草,可是实打实的"筋骨守护神",中医书上记载它性味苦辛凉,专克风湿骨痛,村里八十岁的刘奶奶每逢阴雨天关节疼,就摘些新鲜叶片煮水熏洗,她说这法子比膏药还灵验。
前阵子带老爸去采风,他特意揪了几段藤茎泡酒,据他多年腰腿疼的老毛病,擦了这个药酒居然能多蹲十分钟马步,不过要提醒各位,这药酒可不是随便喝的,外捈才是正道,内服得遵医嘱。
从庭院绿化到中药铺子
现在城里人都爱在家养常春藤净化空气,却不知道这绿植还是现成的急救箱,去年我妈炒菜被油烫了,情急之下扯了两片叶子捣汁涂上,别说真没起水泡,当然这只是应急处理,严重烫伤还是要去医院。
有意思的是,这藤蔓在不同季节还有不同用法,春天嫩芽冒尖时采收,晒干后泡茶喝能清肺热;秋冬老藤质地坚韧,切片熬膏外用效果更佳,老中医常说"春采芽,冬取根",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使用禁忌与辨认窍门
虽说是好东西,但孕妇可得离远点,隔壁张姐怀孕时不懂,喝了婆婆煮的常春藤汤,结果闹肚子跑了好几趟医院,另外体质虚寒的人也要少用,这药材性凉,容易伤脾胃。
辨别真假不难,正宗的常春藤叶片背面有条明显的主脉,揉碎闻着有股淡淡的清香,要是碰上叶片肥厚发亮的,多半是大棚种植的观赏品种,药效可要打个折扣。
现代研究新发现
别以为只有老中医才宝贝这藤蔓,现在科研发现它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抗炎效果比某些西药还温和,医学院的陈教授团队正在做提取物凝胶,说不定过两年就能在药店买到升级版的"植物膏药"。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药材也讲究配伍,我们村卫生所就有个祖传方子,把常春藤配上威灵仙、海风藤泡酒,专门对付老寒腿,去年给村口修鞋的老李头试过,现在上下楼梯都不用手杖了。
民间妙用小偏方
最后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土方子:
- 风湿痛:鲜藤50克捣烂,加白酒调成糊状,睡前敷在关节处,保鲜膜包好,第二天皮肤发红是正常的
- 咳嗽痰多:晒干的藤叶30克煮水,当茶饮,连喝三天见效
- 蚊虫叮咬:嫩叶揉出汁液涂抹,止痒效果立竿见影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总在端午采些常春藤挂在门楣,说是能驱邪避毒,如今科学发达了,但这份来自土地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你家附近有没有这种会爬墙的"中草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