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说"肠子像烂泥一样疼""一天跑十几趟厕所",看得我揪心,咱们老百姓常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这结肠炎发作起来真能折腾死人,今天掏心窝子给大家分享个压箱底的方子,这可是我跟师十几年,在县中医院偷师来的宝贝。
先摸清楚你肚子里的"小暴脾气" 得结肠炎的人都懂这种煎熬:早上天刚亮就肚子绞痛,蹲厕所半小时起不来;吃碗凉面立马腹泻;稍微着凉就像开闸放水,西医说是肠道敏感,中医看来啊,这就是肚子里的"风箱"漏了——脾虚肝郁,湿热乱窜,好比你家厨房水槽总堵,光通下水道没用,整个排水系统都得修。
这个古方子里藏了五行相生的智慧 老师傅给的方子就五味药:炒白术15克、白芍12克、陈皮10克、防风8克、炙甘草6克,别小看这几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记载的痛泻要方,调了上千年肠胃病,白术就像烘干机,把湿漉漉的脾脏烘暖;白芍是柔顺剂,让紧绷的肝气松快;陈皮好比扫帚,把淤堵的气滞清扫干净;防风最妙,它像盾牌挡住外界冷风偷袭;甘草就是和事佬,拉着各路药材和谐共处。
抓药时的门道可不少 上个月邻居王婶抓药时差点被坑,药店给她切片的白芍,记住一定要选炒白术,生的太寒伤胃,白芍要选酒白芍,活血效果更好,防风得是伞头带金边的正宗货,那些发黑的边角料千万别要,现在有些药店为省钱用硫磺熏药材,拿回家记得用清水漂两遍,水变浑了说明有问题。
煎药喝药的讲究学问大 这方子得用砂锅文火慢熬,铁锅会串味,倒冷水没过药面两指宽,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咕嘟40分钟,头煎药汁倒出来后再添热水煎二遍,两次兑一起刚好分成三大碗,喝药讲究"热药冷服",晾到37度左右最合适,太烫烫出火气,太凉伤了脾胃。
搭配这些食疗效果翻倍 去年我表叔用这方子时,我让他早晚喝山药小米粥打底,山药要选铁棍的,煮得糯糯的,小米油浮一层才好,平时揣包怀姜糖,嘴馋了嚼两粒,忌口这事得较真,冰啤酒、麻辣火锅、柿子香蕉这些都得忍痛割爱,有位出租车司机大哥听我的,三个月就把十年的老肠炎喝好了。
不同体质要会变通 瘦得像麻杆还怕冷的人,加几颗干姜暖炉灶;舌苔黄腻的总上火,扔点黄连降燥气;胀气打嗝不停的,加木香理气,但千万记住,孕妇和儿童要减半用量,哺乳期妈妈得问过大夫才稳妥,上个月有个小伙子自己加量喝,结果便秘了,大家千万别学。
康复后的保养比吃药更重要 见过太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每天揉腹才是王道,左手叠右手,顺时针画圈36下,脚底涌泉穴每晚搓三百次,引火归元,最重要的是情绪管理,这病专找着急上火的人,遇事深呼吸,别跟自己较劲,我们村张会计坚持敲带脉半年,现在吃冰棍都不拉肚子了。
写在最后:这方子救过卖菜的刘大姐,帮过跑长途的周师傅,但千人千面,权当抛砖引玉,要是吃了三天还不见效,赶紧去挂专家号,记住咱们祖宗的话"三分治七分养",慢慢调养,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