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像裹了层苔藓,早上起床眼皮肿,大便黏马桶..."这话我说的多了,身边朋友都笑话我是"湿气代言人",直到上个月遇见退休的李院长,他扒拉着我的眼皮看了三秒:"丫头,你这湿气都快结成水洼了!"
跟着李院长进药房抓药那天,我才知道原来祛湿不是猛灌红豆薏米汤,老中医边称药边念叨:"茯苓要选云南的道地货,炒白术得用麸皮煨过..."看着他往纱布袋里装的八味药材,我才第一次知道真正有效的祛湿方长什么样。
【认准这八味"除湿猛将"】
- 茯苓:云贵高原的"水雷",专炸皮下水库
- 炒白术:浙江缙云的"健脾先锋",把湿气锁死在源头
- 赤小豆:细长身材的"排水渠",和圆胖红豆划清界限
- 山药片:河南焦作的"脾胃小管家",修复运湿传送带
- 橘皮:新会老陈皮掰开断面油亮,理气就像疏通下水道
- 芡实:苏州水八仙里的"控水闸",不让湿气倒流
- 干姜:贵州仔姜烤出的"暖炉",蒸发体内寒湿
- 甘草:新疆骆驼草熬的"和事佬",调和诸药不伤胃
现在每天清晨,我都像泡茶一样煮这副"除湿茶",头回喝就感觉舌苔在融化,连着三天排便终于成型,最惊喜的是上周暴雨天,往常必犯的关节酸胀竟然没来报到!
【三步泡出黄金祛湿茶】 ① 药材冲洗:像洗茶叶般快速涮两遍,别把有效成分洗丢 ② 冷水浸泡:药材和水1:5比例,泡够两小时让细胞苏醒 ③ 文火慢熬:水开后调最小火煮20分钟,像炖汤绝不加盖
喝这茶有讲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脾经当令)喝最好,饭后半小时别碰,我特意买了刻度保温杯,500ml的量分三次啜饮,让药效像细雨浸润土地。
李院长再三叮嘱:"祛湿就像通下水道,不能光靠冲。"他现在教我拍打委中穴、踮脚走路,还让我把冬瓜籽收集起来晒干泡脚,上周复诊时他摸着我手腕说:"脉象总算不像泡发木耳了!"
这方子我喝了整整二十八天,体重轻了四斤倒是其次,关键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清爽感,现在经过烘焙店再也不会莫名腿沉,爬楼梯膝盖也不打软了,昨天翻旧照对比,脸色从青白蜡黄变得透亮,连同事都说我眼角的浊气散了。
湿气重的毛病真不是靠几碗薏米汤就能解决的,这三个月我戒了冷饮,晚上艾叶泡脚,加上这个古方调理,终于明白老祖宗说的"湿邪入体"不是吓唬人,现在我的药包已经传给三个闺蜜,看着她们从怀疑到真香的表情,突然觉得当个"祛湿体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