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药材种植前景如何?这几点让你少走弯路!

一归堂 2025-04-30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老铁们,最近总有人私信问我:“2017年种中药材还赚钱吗?”“现在入行会不会踩坑?”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透这事儿,别嫌我啰嗦,毕竟种地不是小事,尤其是中药材这种“靠天吃饭+看市场脸色”的活儿,得把账算清楚再下手。

政策红利:国家给你发“红包”

2017年最扎眼的事儿,中医药法》正式落地了,这意味着啥?以前中药材种植可能还被当成“农副产品”,现在直接升级成“国家战略资源”,国家不光给补贴,还给技术指导,甚至有些地区种药材能拿退税,比如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当地政府直接帮农户联系企业订单,这相当于“包销路”,但别光看政策热闹,得盯紧当地有没有具体扶持名单,别到时候种完了发现“政策没落到自家田里”。

市场需求:哪些药材在“疯涨”?

2017年中药材市场有点“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三七、人参价格跌到谷底,一边却是金银花、板蓝根涨得离谱,为啥?健康产业爆发了!保健品、中药饮片厂像饿狼一样抢原料,举个例子,某药企一年光板蓝根颗粒销量就上亿袋,原料缺口大到要靠进口补,但这里有个坑:跟风种的人一多,第二年价格可能就崩盘,比如2016年高价的重楼,217年新货上市直接跳水30%,哭都没地儿哭。

风险预警:老天爷和市场谁更狠?

种药材最怕俩“大爷”:一个是天气,一个是市场,2017年安徽的亳州、河南的禹州这些主产区,夏天暴雨直接冲垮了芍药、白芷的田,更惨的是,药材不像萝卜白菜,种下去至少一年才能收,遇上涝灾、旱灾,全年白干,市场更像个“渣男”——今天缺货涨价,明天产能过剩跌成狗,比如前几年炒上天的玛咖,2017年烂市到5毛钱一斤都没人收,堆在仓库里发霉。

种植门道:选对品种才能活

想赚钱?记住这几点:

  1. 盯紧“道地药材”:比如云南的三七、吉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这些地方种出来的药效好、价格高,别跟风种些乱七八糟的品种,外地引种的货在市场上就是“便宜货”。
  2. 短平快vs长期投:薄荷、荆芥这类一年生的,适合新手练手;石斛、黄连这种三四年才收的,得有耐心等待,但利润也高。
  3. 合同农业保命:和企业签“保底收购价”合同,哪怕市场跌了,至少能回本,比如贵州某县和药企合作种太子参,不管市场价格咋变,8块一斤兜底收,农户睡觉都踏实。

实操建议:小白别傻冲!

  1. 先试后扩:拿半亩地试种,摸清习性再扩大,比如种黄芩,北方干旱地区活不了,南方湿度大又烂根,得因地制宜。
  2. 抱团取暖:加入合作社或者种植协会,散户单打独斗根本玩不过大资本,比如四川某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销售,抗风险能力直接翻倍。
  3. 盯着终端走:别光看药材价格,多关注药企的采购动向,比如某止咳糖浆突然爆单,桔梗、杏仁的需求立马上去,这时候跟进准没错。

最后唠一句

2017年种药材不是不行,但得睁大眼睛看市场、弯腰干活拼技术,别信那些“亩产百万”的鬼话,老老实实算成本、看销路,要是手里有地、懂点技术,挑准品种跟着政策走,挣点辛苦钱没问题,但要是啥都不懂还想一夜暴富……兄弟,买彩票可能更快点。

(全文约1200字,数据及案例均参考2017年中药材行业报告及产地调研)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