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了一星期的中药花了350块,是不是被坑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作为一个在中药房蹲过半个月,跑遍南北药材市场的人,我发现这事真不能简单用贵或便宜来定论。
药材质量才是隐形定价器 前年我陪老妈治腰突,在省中医院开的药方里有三七这味药,普通药店卖80块/斤的三七,医院用的居然是带"春七"标识的顶级货,每克单价直接翻倍,老药师跟我说了个窍门:好中药泡出来的汤是琥珀色,渣能捏成团,劣质药材汤浑得像刷锅水。
医生开方决定性价比 去年同事月经不调,在连锁药房抓了7副药花了400多,结果老中医一看方子就皱眉:"这当归用量够开药店了",后来在社区医院调整剂量,同样症状的药费直接砍掉三分之一,所以说贵不贵先看处方单,过量用药比房价还离谱。
煎药服务费藏在暗处 别以为抓完药就完事了!上个月我咽炎发作,在某知名馆子抓了5副药,结账时才发现代煎费要单独收80块,相当于每碗汤药多扒层皮,现在学精了,自己买个养生壶慢慢熬,350块的药能省出半斤车厘子钱。
地域差价比药性还猛 我在云南旅游时惊呆了——当地菜市场卖石斛比卖菜还随便,鲜品20块一斤,但换成包装精美的"霍山石斛",立马变身土豪专属,更别提藏红花这种进口货,沿海城市和内陆县城价差能到两倍,所以异地抓药记得先问原产地。
疗程长短才是关键账本 去年调理肠胃喝了两个月中药,前半月每天50多,后半月医生减量改隔天喝,算总账反而比按固定剂量喝更省钱,现在很多网红中医院搞"套餐治疗",看着便宜但往往过度医疗,好中医应该像理财顾问,帮你花小钱办大事。
说句实在话,350块一周的中药放在二线城市不算离谱,但绝对有优化空间,给大家支个招:抓药前用手机拍下药方照片,多跑两家正规药房比价,重点看阿胶、虫草这类贵细药的用量,这些才是药费的大头,与其纠结贵不贵,不如学着当精明的"中药买家",毕竟咱们花的是治病钱,不是冤大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