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花粉肆虐的季节,身边打喷嚏揉眼睛的朋友多了起来,每次看到药店里的氯雷他定货架被扫空,总有人问:"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真没能抗过敏的方子?"其实咱们中医对付过敏可不含糊,只是用法讲究些门道。
藏在厨房里的抗敏高手 要说最亲民的抗过敏中药,当属香菜和蜂蜜这对组合,别小看洗碗槽边那把芫荽,《本草纲目》早记载它"通心脾,达四肢",每天抓一把香菜根煮水,加点蜂蜜调味,连喝三天,对尘螨引起的鼻炎特别管用,有位邻居阿姨坚持喝这个,往年春天必犯的结膜炎竟然没复发。
山林里的天然抗组胺 清明前后去郊外,懂行的大妈都会采些青蒿回来,这种艾草的近亲含有青蒿素,比某些西药抗组胺药物温和得多,去年有个摄影爱好者花粉症发作,用新鲜青蒿榨汁兑绿豆汤,当天喉咙肿痛就缓解了,不过要提醒的是,青蒿性寒,脾胃虚寒的人要配点生姜平衡。
千年古方的新用途 玉屏风散这个经典方子现在又被挖出来新价值,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原本是固表祛邪的,现在发现对慢性荨麻疹特别有效,有位健身教练反复皮肤划痕症,用免煎颗粒冲服三个月,症状明显减轻,这三味药就像给身体装了个防护罩,特别适合动则出汗、容易感冒的过敏体质。
水果摊上的抗敏宝贝 说个冷知识:金针菇蒂部的黏液蛋白,居然有抑制过敏反应的效果,有次吃火锅时老板闲聊,说他女儿芒果过敏,每次切完芒果用金针菇蒂擦手,再接触果肉就不发红了,当然这不是让大家直接啃菌盖,而是说很多日常食材都有抗敏潜力,比如红枣、胡萝卜里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
穴位按摩应急法 等不及熬药的时候,可以试试外治法,耳后高骨(完骨穴)和肘横纹尽头(曲池穴),这两个位置用指甲掐出轻微红印,能快速缓解突发的皮疹瘙痒,去年公司同事聚餐海鲜过敏,就是靠这个方法撑到下班去医院,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要调理体质。
体质调理才是根本 中医看过敏就像房子漏雨,表面擦药只是临时堵漏,真正要做的是修补屋顶,过敏性体质多半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尤其是长期熬夜伤阴、压力大导致肝郁的人群,有个简单的自测法:如果经常感觉嗓子发痒、凌晨三点醒、手脚心发热,可能就是典型的阴虚风动型过敏,这时候用生地黄煮水放枸杞,比吃抗组胺药更治本。
用药禁忌要记牢 虽然中药温和,但也不是万金油,比如麻黄虽能宣肺平喘,但高血压患者碰不得;蝉蜕退翳明目,孕妇却要慎用,前几年有网红推荐自制紫草膏,结果有人敷脸导致重金属中毒,所以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最好找中医师把过脉再决定用量,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
日常防护小妙招 除了吃药调理,改变生活习惯更重要,比如晨起用冷水拍脸激活阳气,睡前搓热涌泉穴引火归元,都能增强抵抗力,有位退休护士长分享经验:把荞麦皮枕头换成茶叶枕,里面加少量辛夷花,对尘螨过敏特别有效,还有穿纯棉衣物、晴天晒被褥这些细节,都是对抗过敏的隐形防线。
说到底,中药抗过敏不是神丹妙药,更像是慢工出细活的绣花功夫,那些流传千年的方子,既要遵循古法又要灵活变通,下次再被过敏困扰时,不妨试试这些天然疗法,说不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之道,情况严重时还是要及时就医,毕竟健康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