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喝燕麦粥,没想到这洋气玩意儿还能入中药?"上周邻居张阿姨看见我抓了把燕麦配党参炖汤,瞪大眼睛的模样让我忍俊不禁,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燕麦写进药典,只是这"杂粮灵药"的妙处,现代人反而陌生了。
【从胡马粮到药膳宠儿】 很多人不知道,燕麦在唐代就被收入《新修本草》,那时候叫"雀麦",敦煌壁画里胡商驼队驮着的麻袋,装的就是这种耐旱作物,老中医常说"五谷为养,杂粮为辅",燕麦能挤进药食同源名单,靠的是它"健脾养心,润燥通便"的本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教授告诉我:"燕麦性味甘平,最能调和脾胃,现在人暴饮暴食伤肠胃,用燕麦煮粥时加把炒谷芽,比吃健胃消食片还管用。"去年我总反酸胀气,连喝半个月燕麦山药糊,果然舒服多了。
【厨房里的中药方】 别以为中药燕麦就得煎汤喝,我奶奶就常把生燕麦撒在蒸笼布上,铺层红枣枸杞,隔水蒸半小时,她说这"燕麦八宝饭"专治小孩积食,我家侄子每次吃完都说"肚子像装了小弹簧"。
最绝的是广东老火靓汤里的秘密——瘦肉煲燕麦,选那种带麸皮的钢切燕麦,和蜜枣、陈皮一起炖两小时,上个月我感冒后咳嗽,喝了三天这汤,喉咙里的毛躁感就像被春风抚平了,记得要选云南小粒燕麦,颗粒饱满带着淡淡麦香。
【现代人的养生必修课】 现在年轻人流行"朋克养生",其实古人早就把燕麦玩出花样,南宋《养老奉亲书》里记着:老人便秘,取燕麦炒黄研末,早晚用蜂蜜水送服,这招我试过,比日本大麦若叶青汁好喝多了。
不过中医讲究辨证,燕麦虽好也有讲究,体寒的人可以炒熟后煮食,搭配生姜红糖;上火的就加百合雪梨,有次我连续熬夜赶稿,用燕麦搭配酸枣仁煮牛奶,喝完倒头就睡,比褪黑素管用还不伤肝。
【厨房药箱小贴士】
- 燕麦米提前泡3小时再煮,降血脂效果翻倍
- 炒燕麦要用文火勤翻,焦褐色最佳
- 搭配茯苓能祛湿,配桂圆可安神
- 孕妇可以把燕麦打成浆,过滤后加核桃
- 反胃酸的人少放糖,改加少量小苏打
前天去菜市场,发现卖杂粮的摊位多了"药用燕麦"专柜,老板神秘地说这是内蒙阴山北麓的"左燕",每年霜降后才收割,我抓了一把闻着有股阳光晒透的香气,突然想起《本草纲目》里那句话:"凡物皆有先天之精,得地气者良。"这不起眼的燕麦,还真是天地送给现代人的养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