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深山老林里,总藏着些让人惊叹的宝贝,前年跟着采药人老周进山,他指着岩壁上一丛暗红色的藤蔓说:"这就是红毛藤,跌打损伤的克星。"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藤条,竟是中医典籍里记载的"豹骨风",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既能入药又能当菜吃的山野奇珍。
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古方
在贵州苗寨的晒药场,我见过晾着的豹骨风,老药农叫它"猴耳箭",说是叶子像猴子耳朵,茎上长满倒刺像箭镞,这名字倒是贴切,你看它攀附在岩石上的架势,活脱脱张满的弓弩,当地人管它叫"倒挂金钩",因为果实成熟后会垂下长长的果柄,在风里晃悠得像钟摆。
《本草纲目拾遗》里记着:"红毛藤性温味辛,专治风湿骨痛",李时珍当年没走到西南,这味药其实是苗医的不传之秘,听黔东南的老草医说,过去猎户进山都要揣着它的根茎,遇上毒蛇咬伤就嚼碎了敷伤口,比现在很多西药都管用。
从深山到药房的蜕变
去年在广西药材市场见到成捆的豹骨风,摊主神秘兮兮地说:"这是'穿山甲草',通经络一绝。"原来它还有这么个市井诨名,现在中医院开的药方里,多写作"海州常山",学名叫得文绉绉,反倒不如土名形象,那些晒干的藤条看着不起眼,却是治疗类风湿的常用药。
有意思的是,这草药在不同季节用处不同,春天采的嫩芽能凉拌吃,酸溜溜的带点薄荷香;秋冬挖的根茎切片泡酒,专治老寒腿,有次在融水苗寨喝到村民自酿的药酒,里头泡着粗大的根段,入口辛辣却暖胃,难怪苗家阿婆九十岁还能蹲着择菜。
现代养生的新玩法
现在城里人流行用豹骨风泡脚,说是能祛湿气,我在药店见过精心包装的"红毛藤足浴包",配着艾叶、生姜,卖得还挺贵,其实山里人更直接,新鲜藤叶捣烂敷关节,那股火辣劲比辣椒膏还猛,不过要提醒一句,孕妇可千万不能碰,这药性烈着呢。
最近科研发现它含有槲皮素,这可是个好东西,北京某医院拿它做实验,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比单吃药好三倍,不过最妙的还是它的食用方法,云南那边会摘刚冒尖的嫩叶焯水,配上腐乳炒肉,据说能解暑气,我尝过,确实带着股特别的草木香。
采收也有大学问
别看豹骨风到处都有,真要采得好药可得讲究时辰,老药师教我:"七月七采叶,九月九挖根",这时候药效最浓,就像酿酒要挑节气一样,有次贪早去了,结果藤汁稀得像水,熬出来的药膏根本不拉丝。
现在人工种植的多了,但老辈人说田埂上种的不如山崖野生的,就像大棚草莓不如野外的香,这道理放在药材上也一样,不过好在它命贱,随便折段插土里就能活,我家阳台就养了盆观赏用的,夏天看红毛毛的茎秆挺有意思。
写到这儿想起个趣事,有次带北方朋友进山,他看见豹骨风的果子惊呼:"这不是迷你版西红柿吗?"我说你敢吃吗?他啃了一口立马吐舌头,那酸涩劲确实够呛,不过晒干后泡茶倒是别有风味,算是大自然给的特别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