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最近总有人私信问我"16年种啥中药材最合适?"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要说中药材种植这行当,选对品种就像押宝,押中了能赚得盆满钵满,押错了可能连本钱都打水漂,结合2016年的市场行情和政策风向,我给大家扒一扒当年最值得下手的五个品种,都是实打实的干货!
为啥非要盯着2016年说事? 说白了,这两年中药材市场就像坐过山车,2015年三七价格暴跌,把多少种植户坑惨了?但到了2016年,整个行情开始触底反弹,国家又在推中医药法,各地都在建中药材种植基地,这时候选对品种,简直就是站在风口上捡钱。
重点推荐五大"金娃娃"
-
白术:药市常青树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中药材里的余额宝,价格稳得一批,2016年亳州市场统货能卖到28-32元/公斤,关键它不挑地,江南江北都能种,安徽亳州的老张头,那年种了五亩白术,轻轻松松挣了十多万,不过要记住,种白术得勤快,及时除草追肥,懒人可干不了。
-
黄芩:北方人的摇钱树 特别适合河北、内蒙古一带的朋友,2016年黄芩价格涨到22元/公斤,关键是这玩意耐寒耐旱,荒山坡地都能长,但有个窍门,必须要种够两年,急不得,山东李大姐家的二十亩黄芩,那年采收时药材商直接开车到地头抢货。
-
金银花:懒人致富花 这真是祖宗留下的聚宝盆,一次种植多年受益,2016年优质金银花能卖到60元/公斤,关键它还能吃能赏,晒干了泡茶,鲜花还能做菜,河南封丘的老王,靠着十亩金银花,不仅供女儿上了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房。
-
川芎:四川人的金疙瘩 地道药材就得种在原产地,2016年川芎价格飙到35元/公斤,但这玩意娇气,非得四川彭州、都江堰那片儿的土壤才行,老周家祖传三代种川芎,那年光出口订单就赚了这个数(竖两个手指),不过新手千万别瞎折腾,这玩意儿技术门槛高。
-
板蓝根:疫情预备役 别看现在新冠肺炎闹得凶,2016年板蓝根就已经是战略物资了,当年价格稳定在18-22元/公斤,关键是生长周期短,半年就能见效,东北赵大哥那年种了三十亩,赶上药厂大采购,收割机直接开到地里装车。
这些坑千万别往里跳! 别以为种药材就是撒个种子那么简单,安徽老孙头跟风种太子参,结果遇上滞销,烂在地里都没人收,为啥?市场饱和了呗!还有人迷信新品种,搞什么印度薄荷,结果水土不服全死翘翘,记住三点:
- 先看自家土地适合啥
- 关注近三年价格走势
- 算好成本账,别被高价迷眼
给新手的保命指南 第一次种别贪多,先试种半亩地,湖北刘妹子刚开始就种了两分地丹参,边学边种,第二年扩大到五亩,现在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一定要找当地农技站咨询,该打的农药别省,该施的肥别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
最后唠叨一句,216年到现在市场早就变了,但选品种的道理没变——跟着政策走,盯着需求种,量力而行,现在想种中药材的朋友,不妨对照当年的经验,看看哪些品种经过时间检验依然坚挺,毕竟啊,农业投资最怕的就是头脑发热,稳稳当当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