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不如巧补气,最近总被街坊问该炖什么汤,老中医常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时候调理最讲究火候,今天掏心窝子分享压箱底的养生经,都是祖辈传下的实在货。
【当季首选:黄精煨肉】 菜市场挑块土猪肉,配上安徽产的九蒸九晒黄精,这黄精切薄片和五花肉同炖,肉香里透着丝丝甘甜,上班族最适合周三晚上炖一盅,周四周五带着当午餐,比咖啡提神还养肝,记得选表皮有皱纹的黄精,那种硫磺熏过的光滑货色趁早避开。
【润燥必备:杏仁露】 北方供暖前的燥劲儿最要命,每天抓把南杏北杏磨成浆,怕苦就加两勺蜂蜜,冰箱里冰镇后喝特别舒坦,咳嗽不止时煮杏仁粥,记住要把杏仁尖掰掉,那点苦芯子容易伤胃气,超市买现成粉的千万看配料表,好多掺了麦芽糊精。
【暖身妙招:肉桂红糖水】 手脚冰凉的姐妹听我的,每天早上切半片广西肉桂煮水,红糖要选古法熬的那种黑糖块,某宝搜"甘蔗原汁红糖"就行,煮蛋时候丢几粒花椒,暖宫效果翻倍,但舌苔发黄的湿热体质千万别跟风,越喝火气越旺。
【健脾胃法宝:山药排骨】 霜降后的铁棍山药最糯,炖汤时加点白术茯苓,饭店里的山药煲多放味精,自己在家做其实简单:山药带皮蒸熟捏泥,拌点桂花蜜就是天然点心,湿气重的在汤里撒一把炒薏米,比拔罐祛湿靠谱多了。
【藏精纳气:山茱萸粥】 腰腿怕冷的老伙计们看过来,河南产的山茱萸泡酒最合适,每天早晚喝小米粥时撒一小撮,比钙片管用,但这东西收敛性强,便秘的人要少吃,配着黑芝麻丸一起吃,头发乌黑指甲光亮。
这些年见过太多乱补的例子,有个大哥把人参当萝卜啃结果流鼻血,咱们普通人食补记住三句话:晨起姜枣茶,午后坚果把,睡前热水泡脚,真要吃膏方得找老中医把脉,别学网上那些偏方折腾自己,下个月打算直播教大家熬固元膏,关注账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