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这肩膀疼得跟被铁链拴住似的!"隔壁张阿姨一边揉着胳膊一边跟我吐槽,她这肩周炎折腾了大半年,连梳头都费劲,去医院针灸了两个月,钱没少花,效果却像挤牙膏似的,看着老太太痛苦的模样,我突然想起爷爷生前总念叨的那句话:"肩周炎是身体里的气象站,湿气寒气全往关节里钻。"
要说这肩周炎啊,真不是现代才有的毛病,翻翻《黄帝内经》,老祖宗早就总结出"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的道理,现在人整天对着空调吹,冷饮当水喝,颈椎贴着手机屏幕,这肩膀能不闹罢工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老祖宗的智慧收拾这个磨人精。
【先搞明白:你的肩膀为啥会"生锈"】 西医叫"粘连性关节囊炎",中医眼里这可是门学问,去年我表叔就是典型例子,五十出头正当年,突然胳膊抬不过肩膀,后衣扣都够不着,去三甲医院拍片子,医生指着X光说:"关节缝都粘住了,得像自行车链条上油似的慢慢撕开。"吓得表叔脸都白了。
其实啊,中医看肩周炎就像看天气预报,体内湿气重的人,好比梅雨季节的墙根,寒气一来就往骨缝里钻,再加上现代人久坐不动,气血不畅,肩膀周围就跟堆满落叶的沟渠似的,稍微有点风雨就堵得死死的,那些半夜疼醒的朋友,八成是寒湿在关节里开起了"冰窖"。
【中药内外兼修:给关节做个深度SPA】 我老家有个偏方,专治这种老寒腿、肩周炎,抓一把艾叶、透骨草、威灵仙,再配上生姜捣碎,用纱布包好蒸热,每天睡前敷在肩膀上,就像给关节做艾灸按摩,表叔刚开始不信,结果敷了三天就能慢慢抬手了,现在天天骑着单车送孙子上学。
内服的方子更讲究君臣佐使,熟地黄补肾填精,当归活血养血,再加点秦艽、桑枝这些通经络的猛将,去年诊所来了个开出租车的大哥,两边肩膀像焊死一样,喝了半个月中药汤,现在方向盘都打得溜溜转,不过这方子得因人而异,湿热体质的人要加薏仁、防己,气血虚的得添黄芪、党参,千万别瞎抄作业。
【动起来才是硬道理:三个救命动作】 药物再好也怕懒病缠身,我师公留下的"爬墙功"特管用:早上对着墙站着,手指当蜘蛛往上爬,每天记着比昨天高一寸,刚开始可能像蜗牛爬,坚持一个月准能看见进步,还有个"甩手功",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甩动,想象自己是钟摆,每次甩到一百下,气血哗哗往指尖冲。
最绝的是"拉筋睡觉法",找根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从背后往上举,直到感觉肩膀要撕裂又还没断的时候停住,保持五分钟,这招专门对付那种"白天还能忍,夜里疼醒"的主儿,我邻居王姐就是这么练的,现在广场舞领队当得风生水起。
【吃出来的健康:厨房里的药材库】 别以为吃药就行,饮食调护才是长久之计,寒凉食物绝对要拉黑名单,西瓜、螃蟹、冰啤酒这些,吃一口相当于给寒气开了后门,倒是可以多吃点山药炖排骨,杜仲泡酒,冬天喝点羊肉汤暖暖身子,记得煮汤时放两片姜,这玩意儿驱寒比暖宝宝还管用。
前阵子碰到个快递小哥,肩周炎疼得送货都困难,我让他每天用花椒水泡脚,没想到两周后就回来感谢我,原来这泡脚不光暖脚,更是引火归元,把上半身的寒气往下引,所以说养生这事儿,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划重点:别踩这些坑】 别看中药温和,乱来也会出事,有人听说热敷好,结果烫伤了皮肤;有人盲目拔罐,弄得满背紫痧,最要命的是自行加大药量,把祛风湿的药喝得拉肚子脱水,记住了,但凡疼得整宿睡不着,或者手指都摸不到对侧肩膀的,赶紧去医院瞅瞅,别硬扛着耽误病情。
说到底,肩周炎就是个生活方式病,现在年轻人整天低头刷手机,跟鸵鸟似的把脑袋扎进屏幕里,这不等着肩颈报警吗?建议大家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下,学学孙猴子捞月亮的动作,转转手腕耸耸肩,毕竟零件要常擦洗才能用得久,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要是您也有肩周炎的烦恼,不妨在评论区说说症状,咱对症下药聊具体,记得收藏这篇文章,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毕竟老话说得好:"年轻不养肩,老了悔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