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怎么调?""明明没干啥却累得慌?"十有八九是阳气不足在作怪,今天咱不整虚的,直接上干货——老辈中医传下来的健脾补肾方子,专治这种"电量不足"体质。
你是不是也中了阳虚的招? 前两天闺蜜来我家吐槽,大热天还要裹着披肩,办公室空调稍微低点就打喷嚏,这不就是典型阳虚么!这类人就像手机只剩1%电量,常年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得像泡过水,喝口水都要跑三趟厕所,最扎心的是,明明吃得不多还胖在腰腹,这就是中医说的"痰湿淤积"。
脾肾双补才是硬道理 老祖宗早看透了,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根,俩兄弟谁都不能塌房,那些整天疲劳没精神的,八成是脾虚运不动水谷精微;而腰膝冷痛夜尿多的,多半是肾阳撑不起门面,这副流传百年的方子,就是专门给这两个器官"充电"的。
祖传药方大揭秘(请备好小本本) ① 黄芪30g:堪称补气界的扛把子,就像给身体装了个涡轮增压 ② 党参15g:温和版人参,特别适合虚不受补的玻璃胃 ③ 白术12g:脾胃的清道夫,能把湿气扫得干干净净 ④ 茯苓15g:祛湿利水高手,水肿虚胖全靠它 ⑤ 熟地20g:补肾阴的小太阳,阴阳双补才平衡 ⑥ 山药20g:肺脾肾通吃的万金油,炖汤煮粥都能加 ⑦ 山茱萸12g:像防盗门一样锁住肾精,尿频腰痛拜拜 ⑧ 枸杞15g:明目养肝顺便事,打工人的续命神器 ⑨ 杜仲12g:腰腿疼痛克星,办公室久坐必备 ⑩ 菟丝子10g:植物界的鹿茸,阴阳双补不上火 ⑪ 肉桂6g:点火器的名号不是白叫的,怕冷星人救星 ⑫ 甘草6g:和事佬角色,让所有药材和谐共处
熬药喝药的正确姿势 这方子看着唬人,其实都是家常材料,每周抓3副,砂锅慢火煎出黑褐色的药汤,早晚饭后温服,嫌苦的可以加点红糖,但千万别放冰箱!记得忌口寒凉食物,冰淇淋、冰饮这些暂时忍忍。
日常调理三大绝招
- 食补胜似药补:早上山药小米粥打底,中午当归生姜羊肉汤暖身,晚上黑芝麻糊补肾,重点不是吃得多贵,而是坚持细水长流
- 晒太阳比吃药管用:每天晒后背20分钟,吸收天地阳气,比十全大补汤都强
- 动则生阳别偷懒:散步甩手功八段锦,选个能坚持的运动,以微微冒汗为度
避坑指南划重点 ① 孕妇/哺乳期慎用,毕竟特殊时期要小心 ② 高血压患者肉桂减量,这味药比较猛 ③ 连喝两周没改善赶紧停,可能是药不对症 ④ 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穴效果翻倍
写在最后:这方子就像手机充电宝,能解燃眉之急但别指望根治,调养期间少吃生冷瓜果,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毕竟耗电速度比充电快多了,要是照着做三个月还没起色,建议找靠谱中医把脉调方,养生没有速成班,慢慢养才能养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