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小区里总听见孩子们"空空"的咳嗽声,邻居王姐家娃咳了半个月,吃药打针都不见效,急得她直跺脚,其实很多宝妈都遇到过这种烦恼——孩子咳黄痰、喉咙痛,明明穿得不多却喊热,这就是典型的风热咳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中药温和调理,让孩子少受罪!
先分清寒热再下手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咳嗽就喂枇杷膏,结果越吃痰越多,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风热咳嗽和风寒咳嗽完全不一样,风寒咳嗽的痰是白稀的,孩子怕冷爱蜷缩;而风热咳嗽的痰黄黏稠,孩子会烦躁口渴,舌头红得像草莓,要是搞反了,就像大夏天给孩子捂棉被,越治越糟。
中药调理三板斧
-
经典药对巧搭配 川贝母+雪梨简直是绝配!川贝像扫帚一样清理肺火,雪梨就是天然化痰剂,我家小宝去年咳得整宿睡不着,奶奶把川贝碾成粉拌在梨汁里,喝了三天痰就变少了,记得要买正宗的松贝母,那种表皮带斑点的才是好货。
-
中成药选择有门道 药店里的止咳药别乱买!风热咳嗽要选清热化痰的,像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成分里有麻黄、石膏,既能退烧又能化痰,但要注意看说明书,含可待因的西药绝对不能给小孩用。
-
外治法辅助效果佳 中医院常用的穴位贴敷很管用,用杏仁、栀子打成粉,加鸡蛋清调成糊,睡前敷在双脚涌泉穴,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就像给肺火开了个后门,不过要避开皮肤破损处,敷完用温水擦干净。
厨房里的止咳良方
-
罗汉果陈皮饮 去药房抓点罗汉果掰碎,加上晒干的橘皮,煮水当茶喝,这组合专门对付黏痰,还能缓解喉咙痛,记得罗汉果要选绒毛多的,轻敲声音闷响的才够甜。
-
冬瓜薏米排骨汤 别小看这道家常菜!冬瓜皮利水消肿,薏米祛湿,加点蜜枣调味,每周喝两次,孩子内热少了,咳嗽自然减轻,炖汤时千万别放姜,风热咳嗽忌温热食材。
护理细节决定成败
-
穿衣要"三暖两凉" 后背、肚子、脚底要暖,但脖子和头部要保持凉爽,很多老人总给孩子捂汗,其实越热痰液越黏稠,摸孩子后颈温热不出汗最合适。
-
空气湿度有讲究 北方暖气房记得用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60%,太干会让痰结块,太潮又容易滋生霉菌,可以在暖气片上放条湿毛巾,比直接喷水更安全。
-
拍背排痰有技巧 饭后一小时让孩子趴在腿上,手掌空心从下往上拍背部,重点拍肩胛骨中间,这里有很多肺经穴位,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痰多的孩子能明显听到"呼噜"声。
这些坑千万别踩 × 盲目喂抗生素:风热咳嗽多数是病毒引起,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 × 过早进补:鱼汤、羊肉等热性食物要让咳嗽好透再吃 × 忽视排便:大便不通会导致肺热降不下去,多吃芹菜香蕉 × 过量食醋:网上传的醋熏法会刺激呼吸道,反而加重咳嗽
预防复发这样做 春天带孩子去公园,记得带上薄外套随时增减,柳絮飘飞季节出门戴口罩,回家用清水漱口,平时用麦冬、胖大海泡水当日常茶饮,既能润喉又能预防上火。
最后提醒各位宝妈,如果孩子出现呼吸急促、高烧不退、嘴唇发紫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去医院,普通风热咳嗽虽然折腾人,但只要护理得当,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好转,我家二宝上次用这个方法,五天就不咳了,现在活蹦乱跳跟没事人似的,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更多焦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