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吃中药能长胖,是不是真的?"要我说啊,这事儿真不能瞎琢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大多数药材本身并不会让人"无故发胖",但确实有几味药要是用错了地方,可能会让你胃口大开、体重上涨,今儿咱就唠唠那些可能让你"悄悄长肉"的中药材,看完记得收藏转发给身边总想着"养生增肥"的朋友!
这些中药为啥可能让你长胖?
其实吧,中药本身很少直接含有高热量成分,但有些药材确实会影响人体代谢。
- 促进消化吸收:像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能增强肠胃蠕动,胃口好了吃得多,体重自然就上去了
- 调节内分泌:当归、熟地黄这些补血药,可能影响激素分泌,有些人会出现水肿或脂肪堆积
- 高淀粉含量:山药、芡实这类药食同源的药材,淀粉含量比米饭还高,当主食吃多了能不长肉吗?
最容易被忽略的"致胖中药"清单
人参(野山参/园参)
老话说"人参补气」,但这玩意儿补过头了真会胖!特别是红参、高丽参这类温热型人参,特别容易让人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有个朋友连续喝人参茶一个月,不仅上火长痘,还莫名胖了5斤,后来中医说这是气足了但运化不开的典型表现。
黄芪(尤其是炙黄芪)
这味补气圣品堪称"饭渣救星",很多减肥人士喝黄芪水调理脾胃,结果越喝越饿,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去年连续喝黄芪枸杞茶半个月,明明没多吃,裤子却紧了两扣,现在明白为啥中医总叮嘱黄芪要配陈皮了——就是怕你补过头!
当归(尤其蜜炙当归)
作为"妇科圣药",当归本是用来调经养血的,但有些体质偏热的人吃完当归炖鸡,会发现胸部胀闷、腰围变粗,这不是长脂肪,而是气血充足后的"虚假繁荣",不过长期误用确实可能转化成真实赘肉。
枸杞子(特别是黑枸杞)
别被"保温杯里泡枸杞"骗了!这小红果子含糖量高达19%,每天抓一把嚼着吃,热量比吃巧克力威化还猛,更坑的是有些商家卖的那种"特级枸杞",表面看着干爽,其实好多都用糖霜处理过。
山药(尤其是鲜山药)
山药糊、山药粥、拔丝山药...听着挺健康对吧?错!鲜山药碳水化合物含量直逼藕粉,200克清炒山药下肚,相当于吃了3碗白米饭,最要命的是很多人拿它当减肥餐,结果越吃越圆滚滚。
熟地黄(九蒸九晒那种)
这黑乎乎的东西是滋阴代表,但黏腻得要命,有次陪闺蜜看中医,大夫给她开的滋肾丸里有熟地黄,结果她连吃两周就开始吐槽:"天天拉屎都不成形,感觉身上裹了层油膏..."这就是典型湿气重+虚胖的表现。
白术(尤其土白术)
健脾祛湿的白术本是瘦子福音,但用量过大反而伤阴,见过有人用白术+茯苓煮水当减肥茶,结果喝出腹胀便秘,脸色蜡黄,中医说这是"燥湿过度反耗气血",说白了就是基础代谢被搞砸了。
大枣(尤其是新疆灰枣)
"一日三颗枣"的传说害人不浅!普通红枣热量已经媲美米饭(100g/276大卡),更别说那些糖渍过的蜜枣,去年我妈天天给我煮红枣桂圆茶,两个月胖了8斤,后来发现她用的竟是阿胶枣——妥妥的热量炸弹!
阿胶糕(网红款尤甚)
虽然主要成分是驴皮胶,但架不住里面加了大量核桃、芝麻、冰糖,某直播间卖的"固元糕",一块热量顶两个肉包,美其名曰"滋补养颜",实则妥妥的增肥神器。
这样吃中药才会真长肉
看到这里别慌,中药致胖都有特定条件,想让药效转化为体重,你得满足:
- 脾胃吸收好:手脚温暖、大便成形的人才能运化补药
- 配合高热量食物:边喝人参汤边吃红烧肉,效果翻倍
- 长期大量服用:偶尔喝几次顶多上火,连续吃三个月才可能见效
防踩坑指南
- 看清体质再下手:怕冷舌淡的阳虚体质适合温补,冒痘便秘的阴虚体质越补越糟
- 注意药材炮制:生黄芪利水,炙黄芪补中;生首乌解毒,制首乌才补肾
- 控制食用方式:煲汤时药材别超过3种,每周不超过3次
- 警惕隐形热量:蜂蜜、红糖、饴糖这些"药引子"才是真·热量刺客
真实案例分享
邻居王姐就是个反面教材,她听信偏方用黄芪+当归+红枣煮水喝,早晚各一大杯,三个月下来确实胖了15斤——不过全胖在脸上和腰上,原本的牛仔裤全穿不上了,更惨的是停药后疯狂脱发,中医说她这是"虚火上浮,气血紊乱",调理半年才恢复。
科学增重的正确姿势
真想用中药调理体形,建议这样做:
- 脾虚消瘦者:先用山药+莲子+鸡内金煮粥,把脾胃养好了再说
- 代谢旺盛者:少量西洋参+麦冬泡水,滋阴比单纯补气更重要
- 搭配运动:吃归脾丸的同时练八段锦,气血运行开了才不会虚胖
- 定期监测:每个月称体重,发现体脂率飙升就要停服
记住啦,中药不是肥肉催化剂,用对了是调理身体的宝贝,用错了才可能变成"增肥丹",与其盯着药材纠结,不如好好吃饭睡觉,毕竟健康的体重增长从来都靠均衡营养+规律作息,可不是几副药就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