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咱河南的宝藏,镇平中药绝对算得上一号,这地方靠着伏牛山的灵气,长出来的药材连老中医都竖大拇指,前些天我回老家探亲,正赶上邻村王伯采收山茱萸,老爷子一边晾药一边念叨:"咱这儿的土疙瘩,可是城里人排队抢着要的金疙瘩!"
【伏牛山下的百草园】 镇平的中药故事得从山说起,北边挨着八百里伏牛山,南边接着桐柏山脉,中间冲积出片片肥田,老辈人常说,这里的黄土攥一把能滴油,种啥活啥,我特意问过县药材公司的老赵,他掰着手指头数:"丹参、柴胡、桔梗、冬花......光道地药材就有两百多种,有些品种全县产量占全国七成哩!"
去年清明跟着药农进山挖过金银花,那场景真叫震撼,漫山遍野的绿苞苞,晨露还没干,空气里都是清甜药香,张大姐教我认野生苍术,叶子像锯齿,根茎带着香气,她说这种长在石头缝里的最金贵,晒干了能卖上百块一斤。
【古法炮制有门道】 镇平人制药讲究"三蒸三晒九炙烤",在石佛寺镇见过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晒场,几百个竹匾排开,工人们翻动着半干的当归片,阳光下泛着琥珀光,老板李师傅掏出家传的《炮制秘录》,书角都磨毛了,里面记着祖辈口口相传的火候时辰。
最绝的是他们的"九蒸九晒"熟地黄,去年冬天蹲守过全程,黑漆漆的生地要反复蒸晒,每次蒸完都得摊开晾透,最后那批熟地黄乌亮透光,切起来粘刀,泡水后汤色像酱油似的醇厚,李师傅说这手艺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七代,县城医院开的膏方指定要用他们家的熟地。
【名医坐堂传四方】 要说镇平中药的底气,还得提杏林泰斗张老,八十多岁的老先生每周三还在县中医院坐诊,号脉时闭目凝神,开出的方子往往七八味药就见效,去年带老妈看风湿,老人家瞅了瞅我妈的舌头,笔走龙蛇开了副桂枝加附子汤,特别嘱咐要用本地三年生的桂枝。
现在镇平中药可不只在诊所里转悠,城东的电商产业园里,90后小陈带着团队直播卖药膳包,什么枸杞菊花茶、四物汤料,场场都能卖空,他们给药材设计了国风包装,还请美院学生画了二十四节气养生图,把老祖宗的东西玩出了新花样。
【药香飘向海外去】 前阵子逛进出口商品展,发现镇平的艾绒居然卖到了东南亚,展位上摆着精致的小艾条,包装盒印着英文穴位图,外贸公司的小王说,国外客户最爱买五年陈的艾绒,用来做瑜伽理疗,有位泰国客商一次订了二十万盒。
不过最让我服气的还是他们的检测中心,三层小楼里全是进口仪器,能测出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技术员小林演示着色谱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峰就像药材的DNA图谱。"现在出口的每批货都要过三道检测关",他说这话时眼神发亮,"咱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中药的品质"。
走在镇平街头,药房门口永远飘着熟悉的药香,那些装在牛皮纸袋里的草根树皮,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看着快递车里装满中药材的包裹发往全国各地,突然觉得特别骄傲——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正在新时代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