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喝中药调理身子的人都知道,早晨这个黄金时段要是没把握好,药效可能要打折扣,咱们普通人虽然不懂太多医理,但祖辈传下来的晨起规矩里确实藏着养生智慧,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吃中药的早晨到底哪些事最要紧。
先说说最常见的喝药时辰,老中医总叮嘱"早饭前喝药",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咱们胃里空着的时候,就像刚生火的炉灶,这时候把药汤倒进去,热气带着药性直接往经络里钻,要是等到吃饱了再喝,就跟往涨水的锅里加料似的,吸收效果至少差三成,不过有些治脾胃的药例外,医生会特别交代得饭后喝,这个千万要分清楚。
药汤的温度学问更大,见过有人凉飕飕地灌中药吗?那就像往滚烫的铁锅浇冷水——寒气直冲丹田,正确做法是趁热喝,但别烫嘴,大约四十度左右最合适,特别是祛湿气的药,凉了喝跟没喝差不多,要是上班来不及,可以装保温杯,但别用塑料瓶,中药酸性大,会分解出有害物质。
喝完药别急着漱口清水下肚会影响吸收,含块甘草或者喝两口米汤最好,有些姑娘怕苦嚼话梅,这可要不得!酸味收敛,正好把药性憋在肚子里,实在受不了苦味,含片甜甜的蜜饯倒是可以,但得隔半小时再吃早饭。
说到早饭,这可是门大学问,小米粥配蒸山药是经典组合,暖胃还补气血,千万别碰油条豆浆,油腻食物会把药性裹住,要是医生开了活血化瘀的方子,早上就不要吃香蕉、西红柿这些寒凉水果,有个简单判断法:吃完早饭觉得浑身暖洋洋的,说明吃对了;要是胃里犯凉,赶紧喝点姜茶补救。
很多人不知道,晨起第一个动作就影响药效,睁眼先揉腹,顺时针转九圈,能唤醒脾胃运转,起床动作要慢,坐起来先喝温水,别猛起身,血涌上头容易头晕,梳头也有讲究,从前额往后梳五十下,疏通头部经络,比喝十副补血药都管用。
特殊体质要注意细节,体寒的人晨起可以含片生姜,湿热体质的用陈皮泡水,咳嗽患者记得开窗通风,但风口别对着床,女性经期早上要特别保暖,药汤里加点红糖调和,这些小窍门医生不一定细说,但都是前辈们试出来的真经。
最后提醒一句,这些讲究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人空腹喝药胃疼,那就听医生的改饭后;有人喝热药上火,可以试试放温些再喝,最关键的是别自己瞎琢磨,拿不准就问开方子的大夫,毕竟千人千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记住老祖宗的话:"晨起三分养,胜过百般补",把早晨这几件事做好了,中药才算是喝到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