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推荐的5种养胃中药,坚持喝告别老胃病!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十人九胃"这话真不假,现在生活节奏快,外卖盒饭随便对付两口,冷热酸甜胡吃海塞,胃疼起来恨不得把胃揉成面团,这些年我采访过不少老中医,发现他们治胃病都有两把刷子,今天就给大家掏心窝子讲讲,那些藏在药柜角落里的养胃宝贝,都是几代人验证过的实在方子。

认识你的胃脾气 老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这话一点不掺假,去年隔壁张阿姨总说烧心,去医院做胃镜说是慢性胃炎,老中医给她把脉后直摇头:"你这是拿胃当仓库啊!"原来她总爱吃刚出锅的热汤面,烫得喉咙发麻还往下咽,这让我想起中医院墙上贴的顺口溜: 冷饮冰啤伤阳气,火锅烧烤灼胃阴 七分饱腹最相宜,细嚼慢咽赛参苓

五味中药轮着宠

  1. 茯苓粥里藏玄机 菜市场卖中药材的老李头教我个妙招:早起抓一把茯苓打粉,拌在小米粥里,这白色粉末看着不起眼,却是健脾祛湿的高手,有次跟着他出诊,见个小伙子总冒酸水,老李让他每天喝茯苓陈皮茶,半个月后果然不打嗝了。

  2. 白术炖肉香又补 药房角落的白术切片最便宜,却是实打实的补气良药,我们村王奶奶活到90岁,秘诀就是每年霜降后用白术炖土鸡,她说这白术就像小扫帚,能把脾胃里的湿气垃圾都清扫干净。

  3. 砂仁鲫鱼汤鲜灵 上次陪闺蜜看中医,大夫见她总胀气,开了砂仁配鲫鱼,回来试了真绝,砂仁特有的樟香渗进鱼汤里,喝下去肠胃咕噜噜叫唤,像给消化道做了全套SPA,注意砂仁要后下锅,煮超过5分钟药效就打折。

  4. 石斛麦冬熬靓汤 公司前台小妹妹总喊嗓子干、胃灼热,中医说她阴虚火旺,推荐用铁皮石斛加麦冬煮水,这两味药材天生一对,滋阴清热还不寒凉,现在她保温杯里泡着这些,脸色红润得像擦了胭脂。

  5. 丁香柿蒂止呃逆 记得有年过年吃多了柿子,半夜打嗝不停,急诊科老主任教我个偏方:丁香3克、柿蒂5个煮水,这两样东西凑一起,专治顽固性呃逆,不过要注意丁香含挥发油,煮开后要立马关火焖着喝。

药食同源有讲究 光吃药不行,还得会搭配,中医院食堂的大师傅教了个四季养胃食谱: 春天多吃山药红枣糕,升发阳气; 夏天煮点荷叶薏米粥,清热解暑; 秋天最适合百合银耳羹,滋润肺胃; 冬天就要羊肉当归汤,暖胃驱寒。

避坑指南记心间

  1. 别把中成药当糖果 很多人胃不舒服就自行买胃苏颗粒、香砂养胃丸,其实这些成药都有偏性,湿热体质吃温补药反而加重症状,最好找大夫辨清体质再用药。

  2. 煎药方法有门道 前阵子看邻居煎药,直接用铁锅煮得黑乎乎,其实砂锅、陶瓷锅才对路,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煨20分钟,二煎加水没过药材再多煮15分钟,两次药汁混合效果才好。

  3. 忌口比吃药更重要 上个月同事胃出血住院,出院时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三个月内远离辣椒、酒精、浓茶,他说得形象:"好比给生锈的门轴上油,这边刚抹完那边又撒沙子,不是白搭功夫?"

养护妙招随身带

  1. 饭后摩腹促消化 吃完午饭别急着躺,顺时针揉肚子三百圈,这个动作在公园里经常能看到退休大爷做,他们说比吃什么健胃消食片都管用。

  2. 艾草泡脚暖胃肠 每晚睡前抓一把艾叶煮水泡脚,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艾草的辛温之气从脚底涌泉穴直通脾胃,泡完浑身暖洋洋的特别舒服。

  3. 情绪管理是关键 中医院心理科做过统计,80%的胃病患者都有焦虑抑郁倾向,所以平时要多笑少恼,实在憋屈就唱唱歌,肝气顺了胃口自然就开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件事,上周去采风遇到位百岁老人,问他养生秘诀,老爷子吧嗒着旱烟说:"我这胃啊,年轻时被高粱酒腌过,后来天天喝面汤养着。"所以说养胃没什么玄乎的,贵在坚持,大家不妨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胃放个假,别再让它加班加点消化那些重油重辣的垃圾食品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