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庖疹神经痛别慌!老中医推荐的5个止痛中药方,收藏备用!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后台总有不少朋友留言,说家里老人得了带状疱疹后,皮肤上的水疱虽然好了,但疼得整夜睡不着觉,这种"缠腰龙"留下的神经痛,医院开的止痛药吃了胃难受,针灸也试过好几回,效果时好时坏,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顽固性疼痛,还真有几个压箱底的中药方子,今天就给大家唠唠实打实的干货。

先搞明白为啥会"后遗症疼"

带状疱疹这病说白了就是病毒搞事情,但它最烦人的是病毒撤退后,神经还在持续报警,西医说是神经损伤,中医角度看其实是肝火没清干净,加上气血瘀滞,就像电线短路后火花四溅,这时候光吃抗病毒药可不够,得给经络"灭火"又"通淤"。

五个经典方子各有绝活

龙胆泻肝汤加减(适合暴脾气疼法)

组方:龙胆草6g、炒栀子9g、黄芩9g、生地15g、当归6g、赤芍9g、延胡索12g、川楝子9g
用法:每天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喝7天歇3天
特点:专门收拾那种火烧火燎的刺痛,像有针扎着皮肤,拉肚子的人要减量,孕妇绝对不能碰。

血府逐瘀汤改良版(针对针刺样剧痛)

组方:桃仁9g、红花6g、当归尾12g、川芎9g、柴胡6g、枳壳9g、桔梗6g、甘草3g
妙用:加全蝎3g、地龙9g破瘀通络,像疏通堵塞的下水道
提醒:喝完可能会放屁多,这是气血动了的好兆头

补阳还五汤变方(中老年体虚疼痛)

组方:生黄芪30g、党参15g、地龙9g、当归12g、赤芍9g、桃仁6g、红花3g
优势:特别适合疼得没力气、怕冷的患者,能边补边通
注意:高血压患者黄芪量要减半

瓜蒌红花汤(对付闷胀着疼)

组方:瓜蒌皮15g、红花5g、丝瓜络9g、郁金9g、香附6g、茯苓12g
喝法:当茶泡着喝,没茶味了就换新的
适合:疼起来像裹着保鲜膜那种憋屈感

外用熏洗方(止痒止痛双效)

配方:苦参30g、蛇床子15g、白鲜皮15g、没药9g、乳香6g
用法:煮开后趁热熏疼处,不烫手了就拿纱布蘸着敷
注意:过敏体质先小面积试擦

熬药服药的小门道

  1. 砂锅是首选,不锈钢锅凑合,千万别用铁锅
  2. 第一遍煎药要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倒出汁
  3. 第二遍加水没过药面1cm,再煮15分钟
  4. 混合两次药液,分早晚两次喝,最好饭后半小时
  5. 药渣别扔,拿布包着热敷疼痛部位,热乎气能助攻

忌口比吃药还重要

  • 死磕辛辣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直接刺激神经
  • 发物黑名单:羊肉、韭菜、海鲜容易拱起邪火
  • 凉茶少喝:冰镇饮料伤脾胃,影响药效吸收
  • 隐形雷区:咖啡、浓茶提神却耗阴,疼得更敏感

配合这几个动作效果更好

  1. 每天敲带脉:平躺放松,用手空心掌从腋下往腰眼方向敲,左右各3分钟
  2. 梳肝经:从大腿根往膝盖方向轻刮,特别是疼痛对应的那侧
  3. 滚鸡蛋吸寒气:把熟鸡蛋剥壳,用纱布包着在疼处滚,能看到寒湿斑
  4. 跺脚震经络:光脚站在厚书上,膝盖微弯,使劲跺脚后跟,早晚各50下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讲究一人一方,这些方子都是基础款,具体用量得像裁缝做衣服似的调整,要是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千万别硬扛,该去医院挂镇痛科就挂,中西医结合着来才稳妥,大家记好方子收着,关键时候能救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