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山里采风,偶遇一位挖草药的大爷,见他蹲在溪边扒拉着几株带泥的植物,我随口问了句:"王伯,您这是挖的啥宝贝?"老爷子嘿嘿一笑:"小年轻不懂了吧,这可是咱们山里的'还魂草',正经九根草呢!"
当时我还真被镇住了,倒不是没见过中草药,可这"九根草"的名字实在新鲜,看那植株模样,跟普通野草没啥两样,灰绿色的叶片贴着地长,要不是老爷子指着根部给我看,真认不出特别处——每株都整整齐齐长着九条须根,像梳子似的排在土里。
"为啥叫九根草?"我来了兴致,老爷子边擦汗边比划:"老辈人说啊,这草吸取天地灵气,非得长够九条根才能入药,少一条都不行,就像人缺了魂魄似的。"说着从竹篓里掏出棵完整的植株,只见根系分明,九条细根像胡须般均匀分布。
回家翻县志才搞明白,这九根草学名"九龙盘",在云贵川的深山里才有,别看它不起眼,可是当地郎中手里的救命仙草,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说它能"通经络,活气血,续筋骨",专治跌打损伤和风湿骨痛。
最神奇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清明前后冒芽,端午时节正好九根成形,有经验的药农都知道,这时候挖出的药效最好,要是错过了时辰,根须少了或者多了,药劲就大打折扣,去年邻村老张头不信邪,非等着秋后挖,结果熬出来的药汤淡得像刷锅水。
说到药用方法,这里头学问可大了,鲜草捣烂能消肿,晒干的煎水治风湿,村里八十岁的刘大夫有个秘方:三钱九根草配五加皮,再加两枚红枣,泡出来的药酒专治腰腿疼,他那个在工地摔坏腰的儿子,就是喝这酒调养好的。
不过可别小看这野草,脾气倔着呢!前几年有药商来收,非要机器烘干,结果好好的药材变得又焦又脆,药效损失大半,现在老师傅们还坚持用竹匾晾晒,阴天宁可不采药,也不拿烘干机对付。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城里养生馆开始卖九根草茶包,包装上印着"熬夜救星""祛湿神器",一盒卖到上百块,其实咱们山里人都是抓把粗茶一起煮,图的就是那股子草木香,要说功效嘛,喝着确实浑身舒坦,但要说包治百病,那肯定是忽悠人的。
昨天陪老妈去赶集,见中药材摊位摆着捆好的九根草,卖药的大姐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今天早上现挖的,带着晨露呢!"我凑近闻了闻,果然有股淡淡的青草混着泥土的香气,和小时候在奶奶院子里闻到的一模一样。
现在每逢下雨天,我都会想起王伯说的话:"九根草离土超过半天就失效,得现挖现用。"难怪古时候这药都是师徒口授方位,绝不写进书里,想来这深山里的草木精灵,本就该自由生长在溪涧石缝间,何必非要困在玻璃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