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隔壁王大爷遛弯时不小心崴了脚,肿得跟馒头似的,他儿子非要拉他去拍片,老爷子倔得很:"拍啥片,当年在厂里扛水泥袋扭伤,喝几副中药就好利索了!"这话倒是提醒我,现在年轻人脚扭伤了就知道冰敷喷药,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疗法才是真管用,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怎么用中药对付这难缠的脚腕子。
【刚扭伤别急着揉!黄金24小时最关键】 很多小伙伴刚崴脚就使劲揉按,这可大错特错!这时候血管破了正往外渗血呢,越揉肿得越大,记得去年小区篮球赛,小张落地时崴了脚,疼得直冒汗,他爸赶紧跑到中药店抓了两把黄柏和大黄,捣碎后调成糊糊给他敷上,这俩药材都是清热燥湿的高手,刚敷上时凉丝丝的,过了半天就不那么胀疼了。
这里教大家个土方法:找块干净棉布,把碾碎的黄柏、大黄粉包起来,用绷带固定在脚踝,注意别包太紧,免得血流不通,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刺痛,这是药物在起作用,忍忍就过去了,要是家里没有这些药材,用鲜蒲公英捣烂外敷也能应急,就是效果稍差些。
【祖传秘方大公开 三味药煮出消肿神汤】 到了第二天,肿胀达到高峰时就得换招数了,我老家有个传承三代的接骨师傅,他给的方子简单又灵验: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8克,加两碗水煎成半碗药液,每天早晚用纱布蘸着药汁擦脚踝,边擦边轻轻按摩,当归活血,赤芍散瘀,川芎行气,这三剑客联手能把淤血化于无形。
上个月公司前台小妹穿高跟鞋下楼梯扭了脚,肿得连鞋都穿不进去,我给她开了这个方子,配合艾叶煮水泡脚,才三天功夫,她就能穿着平底鞋上班了,不过要提醒的是,泡脚水温千万别过热,40度左右最合适,泡完要立即擦干,免得寒气钻进去。
【药食同源有讲究 厨房里的调养秘诀】 光外用还不够,内服调理才能断根,记得小时候看奶奶治扭伤,总要炖那个黑乎乎的"逐瘀汤",现在改良了配方,用山楂、红糖、黑豆这三样家常食材就能搞定,每周喝三次,山楂消肉积,红糖补气血,黑豆入肾经,对筋骨恢复特别有好处,做法也简单:30克山楂加50克黑豆煮熟,出锅前放两块红糖,趁热喝下去浑身暖洋洋的。
要是嫌煮麻烦,直接用栀子打粉外敷也管用,把栀子磨成细粉,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贴患处,这法子特别适合上班族,晚上贴好睡觉,第二天撕下来就行,不过皮肤敏感的朋友要小心,可以先在手腕内侧试贴半小时。
【康复期别偷懒 三个动作练起来】 等到疼痛减轻,肿胀消退,可不能躺着不动,中医讲究"动静结合",这时候要做做康复操,第一个动作是脚趾抓毛巾,把毛巾放在脚掌下,用脚趾反复抓握,每次做30下;第二个是脚踝画圈,坐着慢慢转动受伤的脚腕,顺时针逆时针各转10圈;第三个最简单,坐在椅子上踮脚尖,起来放下算一次,早晚各练50次。
特别要提醒的是,康复期间千万别逞强走路,我们单位刘师傅就是着急复工,结果落下慢性踝关节不稳,现在下雨阴天就隐隐作痛,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算表面好了也要继续调养半个月。
最后说个压箱底的偏方:找那种老丝瓜络,烧成灰装在布袋里,每天垫在鞋里踩着走动,丝瓜络本身就有通经络的作用,烧炭后药性更强,相当于随时随地在做中药足疗,这个方法是我祖父辈传下来的,试过的人都说比膏药还管用。
其实治疗脚扭伤并不复杂,关键是要顺着身体的节奏来,刚受伤时记住"大米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过了急性期再用中药内外兼治,最后配合适度锻炼,保管让你的脚踝恢复如初,下次遇到这种急症,不妨试试这些老法子,说不定比去医院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