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浑身没力气?爬个楼梯就气喘吁吁?稍微吹点风就感冒打喷嚏?这些可能就是脾肺气虚的表现,今天给大家聊聊老祖宗留下的调理妙方,帮你找回精气神!
自测:你是不是脾肺气虚?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睡得够,整天还是犯困;吃饭不香还容易腹胀;早上起床喉咙总有痰;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这些都是脾肺气虚的典型症状,中医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呼吸之气",这两个脏腑功能弱了,整个人就像漏气的气球。
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的经典方 说到补脾肺,最经典的当属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四君子汤,这个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方子,堪称中药界的"基础模型",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这四位"君子"各司其职,专门对付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气短乏力这些症状。
玉屏风散:给身体筑起防护墙 如果特别容易感冒,总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那可能是肺气不足,这时候就需要玉屏风散来帮忙,黄芪、白术、防风这三味药,就像给身体装了防盗门,黄芪补肺气,白术健脾胃,防风把外邪挡在门外,坚持喝两周,你会发现以前怕风吹现在敢开窗睡觉了。
补中益气汤:提升内脏下垂的"升降机" 有些朋友还有胸闷、胃下垂的感觉,这是中气下陷的表现,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就是专治这个的,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理气,柴胡升阳举陷,特别适合长期久坐、产后体虚、更年期女性。
日常食补小妙招 药补不如食补,平时可以多吃山药小米粥,山药补脾肺肾,小米养胃安神,煮成粥每天早晚喝,嫌麻烦的话,用黄芪、党参、红枣泡茶,上班时候慢慢喝,注意少吃生冷油腻,这些都会耗伤脾气。
穴位按摩辅助疗法 吃药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效果加倍,足三里是万能保健穴,每天按3分钟能健脾胃,肺俞穴在后背第三胸椎旁开1.5寸,捶打这里可以增强肺气,还有个简单的提肛运动,随时练习能帮助提升中气。
现代人的调理误区 很多人喜欢自己买人参吃,其实过量反而上火,正确做法是从少量开始,比如西洋参片含服,还有人拼命进补,结果越补越虚,这就是没有先调理脾胃,记住要先开胃健脾,才能更好吸收营养。
真实案例分享 邻居王阿姨常年咳嗽,走路都喘,看了中医后用四君子汤加减,配合艾灸足三里,三个月后现在能跳广场舞了,我自己以前总感冒,喝了玉屏风散冲剂,加上每天拍打肺经,今年冬天终于没输液。
注意事项要记牢 这些方子虽然温和,但孕妇、高血压患者要慎用,喝中药期间不能吃萝卜,会削弱药效,建议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每个人体质不同,用药量可能有差异,调理期间要保持好心情,焦虑抑郁也会影响气血运行。
四季调养有讲究 春天多风易感冒,可以玉屏风散打底;夏天暑湿重,加藿香佩兰;秋天干燥,配雪梨川贝;冬天进补,适合膏方调理,跟着节气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调理脾肺气虚贵在坚持,不要指望喝几天药就能彻底好,就像给手机充电,要慢慢充实在,建议大家边调理边记录身体变化,三个月后你会惊喜发现,爬楼不喘了,吃饭香了,连皮肤都变好了,养生就是日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