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痔疮发作时的煎熬,真是让人坐立难安,肛门口肿得像小葡萄,稍微碰一下就钻心地疼,上厕所更是像受刑一样,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摸透了痔疮的脾气,几味草药搭配起来,就能让这难缠的毛病乖乖收敛,今天我就给大家盘点几个经过验证的中药方剂,都是临床上用了几百年的消肿止痛良方。
认识痔疮肿痛的"病根" 中医看痔疮可不只是看表面那个肉疙瘩,久坐久站、嗜食辛辣、便秘腹泻这些坏习惯,会让湿热毒气往下冲,淤积在肛门周围,气血不通就像堵车一样,才会又肿又痛,这时候光抹药膏只能治标,得用中药从内调理,把体内的"火气"降下来才是关键。
经典方剂大揭秘
-
槐角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个千年古方专治肠风便血、痔疮肿痛,方子里的槐角仁是君药,能清大肠热;配上地榆凉血止血,当归养血润燥,防风祛风止痒,最妙的是黄芩、枳壳这对组合,一个清热燥湿,一个行气宽肠,吃上三天,那种坠胀感就会明显减轻。
-
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 当痔疮肿得发亮、疼得不敢碰时,这个方子特别管用,生地黄30克打底,配合赤芍、丹皮凉血散瘀,槐角、荆芥穗往上提气,再加上牛膝引药下行,熬药时加两勺蜂蜜,喝完半小时就能感觉肛门周围的灼热感退下去。
-
乙字汤(日本汉方) 别小看这个现代方子,大黄、黄芩、甘草三味药简简单单,却是急性发作期的救星,特别是外痔突然肿大时,用纱布蘸着药液冷敷,当天就能消肿大半,不过这个方子偏寒,中焦虚寒的人要慎用。
外用秘方更直接
-
金黄散外敷法 取大黄、黄柏、姜黄各20克,磨成细粉后加凡士林调成膏状,每天排便后用温水洗净,薄薄涂一层,那种清凉感能让灼痛马上缓解,注意别涂太厚,不然反而会堵塞毛孔。
-
无花果叶坐浴 新鲜无花果叶20片煮水,晾到40度左右坐浴15分钟,叶子里的熊果酸能收缩血管,连续用三天,血栓性外痔的硬块会慢慢变软,找不到无花果叶的话,用花椒+艾叶代替也有类似效果。
日常调理比吃药更重要
-
如厕不超过5分钟 很多患者都有长时间蹲厕所的习惯,这等于给痔疮区持续加压,建议脚下垫个小板凳,让膝盖高于臀部,这样排便会更省力。
-
忌口清单要记牢 辣椒、白酒、羊肉这些发物一定要忍住,可以多吃香蕉、猕猴桃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早晚喝一杯槐花蜜水,既能润肠又能解毒。
-
提肛运动要坚持 每天早晚做3组提肛运动,每组30次,具体方法就是收缩肛门5秒,放松5秒,想象把肛门往肚脐方向吸,这个动作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静脉淤血。
不同体质用药有讲究
-
实热型(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适合用苦寒药物,比如三黄泻心汤打底,再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但这类人容易拉肚子,药量要从小开始加。
-
气虚型(肛门坠胀、乏力) 补中益气汤加减最合适,黄芪、党参用量要大,配合升麻提升阳气,这类患者要少吃生冷,避免耗伤正气。
-
湿热型(分泌物多、异味重) 四妙丸加大黄效果显著,苍术、黄柏燥湿,薏苡仁利水,牛膝引药下行,坐浴时可以加少许明矾,收敛效果更好。
预防复发的小窍门
-
睡前温水坐浴 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加半包盐和一勺醋,能杀菌又促进血液循环,泡完擦干后涂抹少量凡士林保护皮肤。
-
自制中药坐垫 去药店买五倍子、冰片各50克,打成粗粉装进棉布袋,当坐垫用,药物会慢慢渗出,起到持续消炎的作用。
-
调整坐姿习惯 办公室族每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在椅子上加个中空的减压垫,开车时准备个环形枕头,分散尾椎压力。
特别提醒 这些方子虽然有效,但孕妇、哺乳期女性、严重贫血患者要慎用,如果痔疮反复出血超过一周,或者摸到硬结肿块,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其他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好,该用痔疮栓的时候也别硬扛着。
最后送大家一个代茶饮方:槐米10克、决明子15克、金银花5克,每天沸水冲泡当茶喝,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肠道通畅了,肛门周围的瘙痒刺痛也会明显减少,对付痔疮不能急功近利,慢慢调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