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的刺头家族,这些带刺的药材你认识几个?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6 0
A⁺AA⁻

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带刺的中药有哪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中药里带"刺"的可不止是植物表面的尖刺,有些药材名字里带"刺"却长得圆滚滚,还有些表面光滑却暗藏锋芒,老祖宗给药材起名大有学问,有的按外形特征命名,有的取谐音寓意,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这些"刺头"们吧!

刺五加:深山里的"养生刺球" 要说最名不副实的带刺中药,当属刺五加了,这味药外表看着像长满尖刺的灌木,细看叶子边缘确实有锯齿状的硬刺,不过它最珍贵的部分其实是根茎,经过炮制后那些吓人的小刺早被处理干净了,在东北林区,老猎人常说"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可见其滋补价值,现在市面上的刺五加片剂多用于抗疲劳,其实古法是用其根皮泡酒,对腰膝酸软特别管用。

刺梨:云贵高原的"维C炸弹" 贵州山区有种浑身带软刺的野果叫刺梨,成熟时金黄圆润像小刺猬,当地苗家姑娘常拿它来酿果酒,酸甜爽口还能消暑,别看它浑身是刺,却是治咽喉肿痛的良药,记得去年嗓子发炎,老中医给我开了个偏方:刺梨干3颗、胖大海2枚,开水闷泡代茶饮,当天喉咙就松快多了,不过新鲜刺梨的刺很扎手,采摘时要戴厚手套,否则准得哭爹喊娘。

刺蒺藜:沙漠里的"星星果" 这种生长在西北荒漠的植物,果实像迷你向日葵,表面布满细密的小刺,别小看这些星星状的果实,可是治疗肝阳上亢的妙药,老中医常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遇到头晕目眩的患者,刺蒺藜配白芍煮水喝特别灵验,不过这味药性偏燥,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有趣的是,沙漠里的牧民会收集刺蒺藜喂骆驼,说是能去火气。

白芷:"暗器高手"的伪装术 虽然名字不带刺,但这味伞形科中药可是隐藏的"刺客",它的果实像微型狼牙棒,表面布满肉眼难辨的刚毛,药店里卖的白芷都是切片晒干的,但鲜货处理时可得小心,那些绒毛沾到皮肤上又痒又疼,白芷最出名的功效是通鼻窍,感冒鼻塞时用白芷粉加蜂蜜调成糊状敷迎香穴,比很多西药都管用,不过孕妇要避开这味药,它活血的力量挺猛。

苍耳子:粘人精的药用智慧 说到带刺中药,怎能少得了苍耳子?这种路边杂草的果实像个微型魔术贴,浑身是倒钩刺,沾上衣物就能免费"旅行",但正是这些恼人的小刺,让它成为散风寒的良药,记得爷爷以前治鼻炎,就用苍耳子香油滴鼻,方法是把苍耳子碾碎泡热油,冷却后每天滴两滴,不过要提醒的是,生苍耳子有毒,必须炒黄再用。

路路通:名字带刺的疏通专家 这味药名字自带"路"字,其实是枫树的果实,表面布满蜂窝状小孔,摸起来糙糙的,它在中药里是有名的"管道工",特别适合经络不通引起的关节疼痛,我妈每到梅雨季节膝盖疼,我就给她缝个小布包装上路路通热敷,效果比膏药还好,不过这药性偏温,体质燥热的人要少用。

皂角刺:藏在皂角里的利剑 皂角树结的荚果大家都见过,黑褐色弯弯的像香蕉,其实真正入药的是荚果内的硬刺,需要用钳子仔细取出,这味药专攻消肿托毒,乳腺炎发作时,用皂角刺炖猪蹄汤喝,既能下奶又能消炎,不过皂角刺煮水有股怪味,我试过加冰糖也盖不住,建议装胶囊服用。

王不留行:麦田里的"小叉子" 这种黑色卵形种子表面有网状纹路,放大看像无数小箭头,古人称"王不留行"意为连帝王都无法让它停留,形容其药性走而不守,它是催乳的经典药材,产后乳汁不通时,用王不留行搭配穿山甲煎服效果显著,不过这味药孕妇绝对不能碰,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不留"。

辛夷花:毛茸茸的护花使者 木兰科植物的花蕾入药叫辛夷,表面密布细绒毛,看起来像粉色的小刺猬,它能发散风寒、通鼻窍,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福音,我家常年备着辛夷花茶,做法很简单:清晨摘下带露水的辛夷花苞,阴干后直接冲水喝,那股类似薄荷的清香特别醒脑,不过鲜花不易保存,药店买的饮片效果差些。

鬼见愁:江湖传说的解毒圣手 这个俗称来自民间,学名叫两面针,枝条上对生的硬刺像两排钢钉,故而得名,在岭南地区,跌打损伤都用它泡酒外擦,不过此药大毒,必须经专业炮制才能内服,听说古代江洋大盗都随身带着鬼见愁粉末,万一中了毒箭就赶紧吞服自救,这野史也不知真假。

这些带刺的中药看似凶巴巴,实则各有妙用,不过使用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多数带刺药材需炮制减毒;第二,外用时防止划伤皮肤;第三,孕妇儿童要特别谨慎,下次在野外看到带刺植物别急着躲,说不定就是味好中药呢!你家那边还有哪些带刺的草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