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最怕娃上火,尤其是小儿胃火旺起来,那真是吃不好睡不香,我家二宝去年就遭了罪,嘴巴一股酸臭味,三天两头便秘,舌苔厚得跟糊了层腻子似的,跑了好几趟医院,总算摸清了调理门道,今儿就跟姐妹们唠唠,那些年我们用过的"灭火神器"!
先辨症再下手,这些信号要盯紧 很多新手妈妈分不清胃火和积食,其实特别好判断,如果娃出现这几个症状,八成是胃火冒头了:
- 早上起床嘴吧嗒吧嗒臭,像吃了蒜瓣似的
- 舌头中间发红,舌苔黄黄的像抹了碘酒
- 大便又干又硬,马桶冲都冲不动
- 夜里翻来覆去踢被子,肚皮烫得像小火炉
- 突然变得挑食,光想吃冰棍喝冷饮
我家大宝上幼儿园那会儿,老师总反映他午睡流口水,嘴角还长口疮,开始以为是口腔溃疡,后来才知道是胃火烧得太旺,老话说"小儿纯阳之体",他们的脏腑娇嫩,稍微吃点燥热食物,胃火就像浇了汽油似的往上窜。
五味中药轮着用,给娃肠胃洗个澡 这些年试过不少古方,发现这几味药最温和有效,不过划重点!所有中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剂量千万别自个儿琢磨。
-
淡竹叶——清心火的乖宝宝 这玩意儿长得像迷你麦穗,泡水喝有点淡淡的甜味,最适合心烦口渴、小便黄的娃,我常用它煮小米粥,既能败火又不伤胃,记得要煮久点,不然芯子发硬容易卡喉咙。
-
金银花露——专治贪嘴小馋猫 超市买的那种现成的最好别给娃喝,自己煮最放心,抓一把金银花加冰糖炖,晾凉后装进卡通吸管杯,比饮料健康多了,上次带娃吃火锅后,赶紧灌半瓶,第二天就没喊嗓子疼。
-
炒麦芽+山楂——消食化积双剑客 这俩搭档简直是积食克星!炒过的麦芽香气扑鼻,配上酸酸的山楂片,煮水喝能缓解胀气打嗝,有次小宝偷吃了半盒饼干,晚上憋得直哭,喝了这个立马放屁通气,简直立竿见影。
-
麦冬乌梅汤——阴虚火旺救星 有些娃明明手脚冰凉,嘴唇却干得起皮,这种上热下寒最麻烦,麦冬养阴,乌梅生津,加点甘草调味,煮出来的酸梅汤比奶茶店的强百倍,我家闺女练舞出汗多,天天抱着这个当水喝。
-
石斛瘦肉汤——病后调养必备 娃发完烧总觉得胃口差?铁皮石斛切碎炖肉汤,既能补虚又不上火,记得选新鲜的石斛,干品太硬不好消化,第一次给娃喝要少量试,观察便便情况。
厨房里的中药局,这些搭配亲测有效 与其让娃捏着鼻子喝苦药,不如变着花样做成好吃的,分享几个我们家的私房食谱:
▶ 冬瓜荷叶薏米汤(夏季版) 冬瓜连皮切块,新鲜荷叶剪成小块,再加炒过的薏米,炖到冬瓜透明,汤水碧绿清甜,隔壁小胖喝了整个暑假,痘痘都没怎么长。
▶ 苹果雪梨百合羹(秋冬必备) 大雪梨挖空芯,塞满泡发的百合和苹果丁,隔水蒸熟,凉透后拌蜂蜜,润肺通便效果一流,注意梨皮别削太干净,那层绒毛才是清火利器。
▶ 四神猪肚汤(健脾祛湿) 茯苓、芡实、莲子、山药这四样磨粉,塞进洗净的猪肚里炖汤,虽然准备起来麻烦,但对付反复积食真没话说,记得撇掉浮油,只喝清汤。
踩过的那些坑,宝妈们千万避开
- 别把板蓝根当仙丹!有个亲戚天天给娃灌这个,结果拉肚子拉得脱水
- 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钥匙,湿热体质喝了反而火上浇油
- 七星茶别超过三天,里面含犀角成分喝多了伤正气
- 王氏保赤丸要慎用,体质虚寒的娃越吃越蔫
防火于未燃,日常养护更重要 现在娃都是温室花朵,稍不注意就"人形自走火药库",要想少受罪,这几点要牢记: • 零食柜常备绿豆糕、龟苓膏,代替薯片巧克力 • 白开水喝腻了就泡点菊花枸杞茶,颜色好看娃爱喝 • 每天晚上给娃揉腹,顺时针画圈三百下,促进肠蠕动 • 周末煲冬瓜薏米水,全家当茶饮,比碳酸饮料健康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调理讲究循序渐进,别指望喝两天就能断根,就像养花要慢慢调土,娃的脾胃也得细心呵护,要是连续发烧不退或者便血,赶紧去医院别耽误!愿每个宝宝都能吃嘛嘛香,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