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每次听到同事"咳咳咳"地清嗓子,我都忍不住摸出包里的保温杯——里面泡着几颗胖大海,这可是咱们打工人对付嗓子疼的秘密武器,其实除了胖大海,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还有不少宝贝,今天就给大家聊聊那些年陪我度过感冒季的中药们。
先说说我的"本命中药"金银花,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整天喉咙干痒像塞了团棉花,这时候抓一把金银花煮水,看着淡绿色的茶汤在杯子里打转,凑近闻着那股清冽的香气,还没喝就觉得嗓子舒服了一半,这黄澄澄的小花儿可是清热解毒的高手,配上几颗冰糖,苦中带甜特别顺口,不过要提醒各位,金银花性子偏寒,要是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最好搭两片生姜平衡下。
说到止咳化痰,川贝母算是中药界的"温柔刀",上个月我妈咳嗽震得胸口疼,我赶紧去药店抓了川贝粉,这玩意儿贵是有贵的道理,把川贝粉掺在雪梨挖空的肚子里蒸熟,晶莹剔透的梨肉裹着奶白色粉末,吃起来微苦回甘,最神奇的是,连着吃三天,夜里那阵撕心裂肺的咳嗽真就少了,不过正宗川贝价格不菲,市面上掺假的不少,建议大家去老字号药房买才安心。
要说平价止咳王,非枇杷叶莫属,小时候咳嗽总见奶奶在院子里摘老枇杷树的叶子,拿毛刷子轻轻刷掉绒毛,加水熬出棕褐色的汤药,刚入口时带着草木特有的涩味,但咽下去后整个气管都暖暖的,现在药店也有制过的枇杷叶,配着罗汉果一起泡茶,对长期抽烟导致的慢性咳嗽特别管用,不过新鲜枇杷叶要刷干净绒毛,否则会刺激喉咙加重咳嗽。
前段时间闺蜜家宝宝反复低烧,半夜抱着小脸通红的娃急得直哭,我翻出抽屉里的柴胡,这土黄色的草根可是退烧专家,切几片加姜片煮水,看着细碎的泡沫在锅里翻滚,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小孩喝这个比吃退烧药温和多了,关键是能调理体质治本,不过柴胡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退热要用北柴胡,买药时可得问仔细。
最后压轴的必须是甘草,这不起眼的草棍子堪称中药界的"和事佬",我常年备着甘草片,嗓子哑了含一片,开会前偷偷嚼半根,立马声音清亮,它就像中药里的万能调料,不管配菊花还是枸杞都很和谐,但千万别被它的甜味骗了,过量服用会导致水肿,每天不超过6克才是安全线。
这些中药虽然好用,但可不是万金油,风热感冒适合金银花、柴胡;燥咳选川贝、枇杷叶;体虚咳嗽要慎用寒凉药物,最重要的是看准症状再下手,实在拿不准就去找中医师把脉,平时把这些药材当茶饮保健没问题,但真发起烧来还是要及时就医,毕竟中药讲究辨证施治,用对了是宝,用错了反而伤身。
最近早晚温差大,大家记得把围巾口罩备齐活,与其等到咳嗽冒烟再抓药,不如现在就煮壶养生茶,我的保温杯已经续上新水泡的金银花,你要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