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总有几个"万年青"选手,茯苓就是其中之一,这味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药材,从古代宫廷到现代厨房,愣是靠着"百搭体质"火了几千年,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土褐色的"大块灵芝"到底能治啥?
千年健脾祛湿第一参
茯苓最出名的本事,就是给身体当"除湿机",南方朋友深有体会,梅雨季节浑身黏糊糊,煮粥时抓一把茯苓,配上赤小豆、薏米,喝两天整个人都清爽了,中医说"湿气重如裹湿棉",这时候茯苓就像个勤快的家政阿姨,把关节里、脾胃里的水湿统统扫出门。
我邻居张婶常年手脚冰凉,去年试着用茯苓炖鸡汤,每周喝两次,现在连爬楼梯都不喘了,其实原理很简单,茯苓含有的多糖成分能调节肠胃蠕动,好比给消化道装了个小弹簧,该消化消化,该吸收吸收,那些整天腹胀放屁、大便不成形的朋友,真该和它交个朋友。
失眠星人的安神良药
现代人压力大,半夜数羊的不在少数,茯苓治失眠的绝招,全在"宁心"二字,记得我妈更年期那会儿,翻来覆去睡不着,老中医开的安神方里就有茯苓,这玩意儿不像安眠药让人昏沉,而是像给大脑做了个SPA,让乱窜的虚火慢慢凉下来。
有个特别简单的用法:茯苓打粉,每天睡前吃一小勺(约5克),用温水送服,很多网友反馈,坚持半个月,入睡速度明显变快,当然要是配合酸枣仁、百合一起煮羹,效果更翻倍,不过要注意,舌苔厚腻的痰湿体质慎用,不然容易闷住邪气。
免疫力的隐形防护服
疫情之后大家都在找提高抵抗力的法子,茯苓又双叒叕上榜了,它含有的茯苓多糖能激活免疫细胞,简单来说就是给白细胞、淋巴细胞发"加油包",特别是换季容易感冒的小朋友,用茯苓煮水当日常饮水,比天天灌中成药强多了。
我们公司前台小姐姐就深谙此道,每天保温杯里泡着茯苓陈皮茶,三年来没请过病假,她说这杯"防感茶"成本低还无添加,比药店买的冲剂靠谱,不过要提醒的是,茯苓毕竟性平偏凉,体寒的人最好搭配生姜或红枣中和。
美容界的隐藏大佬
女生们注意了!茯苓可是天然的"美白丸",中医讲"脾虚生湿,湿滞成斑",很多黄褐斑、黑眼圈其实是体内湿浊惹的祸,每天用茯苓粉掺蜂蜜敷脸,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皮肤透亮得像磨过皮,当然内服更有效,搭配玫瑰花、枸杞子,气血双补还能祛黄气。
我表姐就是个活例子,产后脸色蜡黄长痘,喝茯苓粥三个月,现在素颜都能打遍朋友圈,关键是这玩意儿不伤身,不像某些美白产品会反弹,停用后照样能保持好气色。
厨房里的百变精灵
别看茯苓长得朴实,却是厨房里的多面手,广东人拿它煲汤,江苏人用它做糕,云南人把它捣碎蒸饭,最简单的做法是茯苓糯米饼:茯苓打粉混入糯米粉,加糖揉团煎熟,软糯清甜还养胃。
最近爆火的"四神汤"知道吗?茯苓+山药+莲子+芡实,专门对付上班族的亚健康,我同事连续喝两周,原本油腻的脸变得清爽,体检报告里的甘油三酯也降下来了,这组合堪称"五脏清洁剂",尤其适合应酬多、熬夜党。
这些人用错反伤身
虽说茯苓温和,但也不是万金油,阴虚火旺的人(症状:口干舌红、盗汗)要少吃,好比柴火已经烧得太旺,再添茯苓这把干柴,反而火更大,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最好先咨询医生,毕竟任何药材都有个性。
还有个常见误区:很多人以为茯苓越白越好,其实天然茯苓应该是淡黄色,太白的可能被硫磺熏过,买整块茯苓自己打粉最安全,某宝上二十块钱能买到正宗的云南茯苓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