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去郊外挖野菜时,总能看到有人蹲在地上薅一种带着锯齿边的小黄花,凑近一问,十有八九是在挖蒲公英,这满山遍野的"英"字辈药草,可藏着不少养生密码呢!
蒲公英——最亲民的"英将军" 这浑身带刺的小黄花儿可是中药界的网红,老家院子里随便揪几棵就能泡茶,别看它不起眼,对付乳腺胀痛、扁桃体发炎特别在行,新鲜采的嫩芽焯水凉拌,比苦苣清爽得多,不过要记住,体质虚寒的老铁们可别贪嘴,喝多了容易闹肚子。
紫花地丁——疮痈克星的真面目 跟蒲公英长得像双胞胎的这位,叶子全是锯齿状的偏方形,老中医常说"疔疮不过三剂丁",说的就是它消脓肿的本事,新鲜的捣烂敷在蚊子包上,比清凉油还管用,但孕妇可得离远点,这小家伙活血功力了得。
大青叶——板蓝根的前世今生 知道吗?我们常喝的板蓝根颗粒,源头就是这种开蓝紫色小花的路边野草,叶片背面长着白霜的大青叶,熬水喝能赶跑流感病毒,不过这味苦得直皱眉,加颗冰糖都盖不住,建议做成叶脉书签前先拍照留念。
豨莶草——风湿骨痛的天然膏药 这种沾毛就粘的"粘人精",却是关节疼患者的救星,五月采收的鲜草捣烂,兑点白酒敷膝盖,比暖宝宝还管用,但要特别注意,这货有小毒,必须煮熟煮透才能用,千万别学神农尝百草。
夏枯草——熬夜党的护眼神器 端午节采收的带穗茎枝,泡茶喝能明目降火,电脑族盯屏幕久了,抓两把煮水当饮料,眼睛干涩立马缓解,不过这褐色的茶汤看着像凉茶,喝起来可比王老吉苦多了,加点菊花中和正合适。
鸭跖草——被忽略的祛湿高手 房前屋后石头缝里冒的翠绿叶子,其实是天然消炎药,喉咙肿痛时揪几片嚼碎,比含片还见效,更妙的是它能解蛇毒,野外作业记得备着,只是性寒得像冰块,手脚冰凉的朋友悠着点喝。
茵陈蒿——移动的肝胆调理师 清明前后掐尖的嫩苗,拌面粉蒸熟能吃出春天的味道,这味药最懂南方人的"湿气焦虑",炒鸡蛋、做丸子都能给身体除湿,不过采集要趁早,等到枝叶泛白就没药用价值了,正应了"三月茵陈四月蒿"的老话。
红景天——高原反应的隐形盾牌 要去川藏线自驾的朋友注意了,这种长在雪山下的玫瑰色根茎,提前半个月泡水喝能防高反,看着像晒干的秋葵,炖汤时丢几片,氧气瓶都能省下,但血压低的朋友要慎用,别让气血太澎湃了。
淫羊藿——尴尬名号下的正经药 别被名字吓到,这长着心形叶子的灌木,其实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好手,泡酒时加几片,对腰膝酸软有奇效,不过年轻人可别瞎补,火力太猛容易流鼻血,中老年朋友倒是可以适当调养。
蘡薁藤——糖尿病人的甜蜜福音 山间垂下来的成串黑珍珠,竟是天然降糖果,成熟果实酿酒,既能满足馋甜的欲望,又能控制血糖,但性平偏凉,脾胃虚寒的要少吃,建议晒干制成果脯慢慢吃。
这些带"英"字的草木精灵,大多低调地生长在田间地头,下次郊游别光顾着拍花,蹲下身研究下它们的本领,说不定随手摘的野草,就是调理身体的宝贝,不过采摘时要留根发芽,毕竟明年还想再见这些大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