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到底是中药材吗?揭开这味金不换的神秘面纱

一归堂 2025-05-03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医生,我这个跌打损伤能不能用三七?""听说三七能补气血,我贫血能吃吗?"在中药房柜台前,总有人这样询问,这个长得像萝卜干的东西,真的是传说中的神药吗?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三七的真实身份。

从深山老林到中药柜台的千年逆袭

在云南文山的深山里,一种羽状叶片、开淡绿色小花的植物正在悄悄生长,当地老乡管它叫"金不换",倒不是因为它多值钱,而是说它长在悬崖峭壁间,采药人要用绳子拴着腰才能采到,真是拿金子都不换的辛苦,这种植物的根茎晒干后,就是咱们药店里常见的三七。

要说三七的历史,得从李时珍那本《本草纲目》说起,老李头在书里专门给三七开了章节,说它能"止血散血定痛",您可别小看这六个字,在古代战场上,这可是续命的宝贝,士兵们受了刀剑伤,撒点三七粉就能止住血,所以又叫"军装草"。

现代实验室里的神奇发现

别以为三七只活在古籍里,现代科学可是给它做了全身"体检",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拿着精密仪器一测,发现这玩意儿含着皂苷、黄酮、氨基酸等几十种成分,就像个天然药剂库,最厉害的是三七素,止血效果比医院开的止血敏都猛。

前年我们村张大爷脑血栓住院,医生给开的药单里就有三七粉,护士偷偷跟我说:"现在心脑血管病人,十个有八个要配三七。"不过要提醒一句,这可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得听大夫的。

厨房里的养生新宠

现在城里流行用三七炖汤,说是能"补而不燥",我表姐去年生完孩子贫血,她婆婆就弄了当归黄芪三七炖乌鸡,喝了一段时间,脸色确实红润了,但她说上火便秘,后来改成三七西洋参茶才好,所以说啊,这玩意儿也得讲究个搭配。

有个简单法子:用手指蘸点三七粉放舌尖,真货是苦中带甜,很快回甘,要是麻舌头或者辣嗓子,八成是掺了别的粉,我朋友在旅游区买过假三七,泡水后浮着一层油花,原来是掺了滑石粉。

这些人要离三七远点

隔壁王婶更年期潮热,听说三七能调月经,结果吃了半个月流鼻血,赶紧去医院,医生说她是阴虚火旺体质,三七性温会加重症状,还有我爸风湿关节痛,自己泡三七酒喝,结果痛风发作,因为酒精激发了嘌呤。

孕妇更要特别注意,三七活血化瘀,搞不好会动了胎气,去年诊所接诊个孕妈,把三七当保胎药吃,差点出大事,所以千万别自己瞎琢磨,得让中医师摸脉辨证。

藏在中成药里的玄机

翻翻家里药箱,云南白药、片仔癀这些老字号,成分表里都有三七,就连丹参滴丸这种心血管药,也靠三七皂苷增强疗效,现在药店还卖三七牙膏,说是缓解牙龈出血,倒是挺应景——毕竟古人就用它治牙疼。

不过要提醒老年朋友,别把保健品当药吃,我邻居刘爷爷天天吃三七粉降血压,结果低压降到40多,头晕摔倒送医院,所以该吃药还得吃药,三七顶多当个辅助。

鉴别真伪的小窍门

正宗文山三七有个"铜皮铁骨"的说法,表皮灰褐色像青铜器,掰开断面青黑色,嚼着先苦后甜,要是颜色发白、一捏就碎,准是外地种的次品,某宝上二十块一斤的"特级三七",多半是用莪术冒充的,真货成本都不止这个价。

保存也有讲究,得用陶罐装,放石灰包防潮,我见过有人把三七塞冰箱冷冻,结果拿出来冻成冰疙瘩,药效全跑了,最好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半月拿出来晒晒太阳。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吧?三七确实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从古用到今,但也不是人人适合、包治百病,就像炒菜放味精,适量提鲜,放过头就变味,下次再看见药店橱窗里的三七,您就知道该怎么掂量了,记住一句话:药材没有好坏,对症才是良方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