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们店里有五味子吗?"这句话我至少问过三十个中药店掌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东北来的货刚到,有的说南方潮湿不好存,还有的神秘兮兮说"真五味子可遇不可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讲,这味让人又爱又恨的中药到底在哪儿能买到,怎么挑,怎么用。
中药店的五味子"寻宝记"
记得第一次找五味子,是在老城区的"百草堂",头发花白的王掌柜从樟木抽屉里取出个小纸包:"喏,这就是北五味,地道的东北货。"黑亮亮的果实凑近闻,确实有股独特的酸甜腥气,后来跑得多了才发现,中药店的五味子行情大有讲究。
-
产地决定品质:现在中药店八成五味子来自东北,特别是辽宁、吉林的野生或半野生产区,正宗北五味表面油润有光泽,尝起来酸得龇牙,但回甘明显,南方产的南五味(华中五味子)颜色发红,酸味发涩,药效差着档次呢。
-
储存有门道:去年在城西"同仁康"见到个奇葩事,隔壁药店把五味子放玻璃罐里摆橱窗,结果全晒褪色了,懂行的店家都是用陶瓷罐装,搁阴凉柜里,有些老店还会定期翻晒,要是看见五味子干瘪发白,赶紧换下家。
-
价格猫腻:普通五味子每10克也就五六块钱,但遇到打着"有机""野生"旗号的,价格能翻三倍,我吃过亏,在景区药店花大价钱买的所谓野山五味,结果泡水喝跟普通货没区别,真正野生五味子产量极低,市面上九成都是家种的。
自测五味子的"土方法"
有次帮邻居张婶鉴定她网购的五味子,发现个有趣现象:真五味子泡水会泛起薄薄油花,假的则清水寡汤,这些年总结出几个实用鉴别法:
-
五味俱全才正宗:咬开颗五味子,应该依次感受到酸(最明显)、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是只有酸味,要么是陈年旧货,要么是南方冒充货。
-
果肉玄机:正宗北五味的果肉呈淡黄色,种子扁卵形,遇到过染色处理的假货,表皮红得发紫,籽粒圆滚滚像鱼目,这种千万别买。
-
简单测试:拿张白纸揉搓五味子,真货会留下油性污渍,假货基本不掉色,去年在早市见摊贩卖"特价五味子",一试就露馅——居然是用醋泡过的山楂籽!
老中医不会说的使用秘诀
采访过几位退休中医师,他们教的用法比药典上写的实在多了:
-
日常保健量:每天用5-8颗泡水,配上枸杞、黄芪,特别适合熬夜党,有位出租车师傅跟我说,他跑夜班十年,就靠这杯"五行茶"护肝。
-
治虚汗偏方:五味子+麻黄根各3克,碾碎敷肚脐,我表弟高考前紧张得天天冒虚汗,试了这个方子真管用。
-
煲汤时机:炖老鸭汤时放10克,能中和鸭肉寒性,但注意别和鲫鱼同煮,老中医说会"串味伤脾"。
-
外用妙招:五味子捣碎加蜂蜜调匀,敷在口腔溃疡处,比西瓜霜还管用,这是老家赤脚医生传给我的土方。
避开这些坑才能买到好货
吃过亏才明白,买五味子得留个心眼:
-
警惕"硫磺熏":有些五味子颜色过分鲜亮,捏着发硬,八成动过手脚,天然晾晒的应该略带褶皱,摸起来有点粘手。
-
当季最划算:每年9-10月新果上市时,价格比陈货便宜三分之一,去年在东北老乡手里直接买,10块钱买到满满一袋。
-
别信"进口"噱头:韩国、日本确实产五味子,但人家当水果吃,入药还是中国东北的地道,见过包装印满洋文的"高丽五味",其实就是辽宁货。
现在每次路过中药店,我都会习惯性瞄一眼五味子罐子,这小小的果实里藏着太多门道,从产地到炮制,从配伍到保存,处处都是学问,建议大家买之前多问几句,看准产地标签,最好尝一颗试试,毕竟咱们花钱买的不只是药材,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