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1厘是几克?老药师教你看懂千年古方里的厘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医生开的方子里写着'三七3厘',这到底是多少克啊?"不少朋友拿着中药方子抓药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其实不只是你,很多年轻人连中药铺的秤都不会看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传承千年的重量单位——厘,看看它在现代怎么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克。

从古装剧说起的中药单位 记得《大宅门》里白景琦抓药的场景吗?掌柜的吆喝着"三钱当归""五分做引",这些听起来像暗号的词儿,其实就是传统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没有电子秤,老祖宗们用十六进制的衡器称重,这套规矩传到今天,反而成了现代人学中医的第一道门槛。

厘的前世今生 要说清楚1厘是多少克,得先理清中药的重量体系,传统上: 1斤=16两(注意!不是现在的500克/斤) 1两=10钱 1钱=10分 1分=10厘 按这个进制算下来,1斤=16×10×10×10=16000厘,现在我们知道1斤等于500克,那1厘就是500÷16000=0.03125克,不过实际抓药时,老师傅们会四舍五入简化计算,通常按1厘≈0.3克来把握。

药房里的实战换算 别被数字吓到,其实老中医开方很有讲究,比如常见方剂:

  • 川贝母3分:约0.9克
  • 麝香1厘:约0.03克
  • 犀角粉5厘:约0.15克 这些珍贵药材往往以厘计价,就像黄金用"盎司"一样,不过现在多数药店都备有电子秤,你说要3克,师傅马上给你抓好,但看懂古方里的"厘",才能体会老中医组方的精妙。

为什么还在用"厘" 你可能会问:直接改用克不是更方便?这里藏着大智慧:①古籍记载的药方剂量经过千年验证,改了单位容易失传;②某些贵重药材确实需要极小剂量;③传统衡器十六进制有特殊意义,钱"对应人体经络穴位数,下次看到药方上的"厘",不妨想象下古人是如何用铜钱当砝码称药的。

抓药避坑指南 新手去抓药要注意:

  1. 确认单位:特别注明是"市斤"还是"公斤"
  2. 贵细药材:虫草、鹿茸等要精确到0.1克
  3. 特殊标注:有些方子会写"另包""冲服",这些常以厘计
  4. 煎药技巧:超微粉碎的药材1厘就能见效 中药讲究"锱铢必较",差之毫厘可能就会影响药效。

现代应用实例 举个时下流行的例子:抗疫方剂中常出现"金银花3钱,炙甘草5分",按现代换算就是金银花9克,甘草1.5克,如果把"分""钱"全改成克,老方子就失去韵味了,不过现在很多医院都贴心地在处方旁标注克数,既保留传统又方便抓药。

趣味冷知识 • 古代抓药用手掂:熟地黄1两,大概三个蚕豆大小 • "厘"字起源:最初是首饰匠称金用的单位 • 戥子的秘密:中药铺的微型杆秤能称出0.1克 • 故宫珍藏的乾隆御用戥子,精度达到0.01两

常见疑问解答 Q:电子秤能精确到厘吗? A:普通家用秤最小刻度是0.1克,专业药用天平可以精确到0.001克

Q:国外买的中药标"gram"准吗? A:出口药材已统一改用国际单位,但海外中医馆仍沿用传统单位

Q:自己在家怎么量厘? A:用注射器最方便,1毫升水≈1克,0.03毫升就是1厘

文化延伸 "厘"不止是重量单位,更是中医文化的密码,它代表着: • 君臣佐使的配伍艺术 • 炮制工艺的温度控制 • 子午流注的时辰把控 下次看到药方上的"厘",不妨想想这背后三千年的中医药智慧。

实用工具推荐 • 手机APP:中药材单位换算器 • 在线工具:百度搜索"中药剂量换算" • 实体工具:二十进制药用天平(中医学院必备) • 速记口诀:"一钱三分二,五厘六百四"(指1钱≈3.125克)

掌握这个"厘"的门道,不仅能看懂祖传药方,逛中药材市场也不会被忽悠,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说着"三厘陈皮""五分甘草"时,仿佛能触摸到那些悬壶济世的老先生们的脉搏,感受到中医药穿越千年的生命力,下次抓药时,不妨问问老师傅:"您这戥子称的是药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