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药种植闯出致富新路子 八角飘香铺就乡村振兴路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以前种玉米只能糊口,现在改种八角,一亩地能赚万把块!"在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药农老张蹲在自家八角林里,随手剥开颗青果,浓郁香气扑面而来,这个距离南宁市区仅百公里的村庄,如今靠着"广西八角看南宁"的招牌,让山里的"金果子"变成了村民口袋里的红票子。

【天时地利育道地药材】 北纬22°的黄金种植带穿过南宁,年均气温21.6℃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上大明山、高峰岭等山脉的滋养,让这里成为"天然药库",在横州市校椅镇,连片的莪术田像绿色地毯铺展到天际。"南宁产的莪术有效成分比普通产区高15%",广药集团技术员小陈捧着刚挖出的根茎介绍,这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因南宁特有的红壤和积温条件,切出的"饮片"断面呈现标志性的朱砂点。

【千年药乡焕发新生机】 邕宁区蒲庙镇的百年古街还保留着"同仁堂"老药铺,斑驳的柜台上摆着本地特产的鸡血藤膏,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南宁就是西南药材集散地,如今在宾阳县古辣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3万亩铁皮石斛重获生机。"以前野生石斛越挖越少,现在仿野生种植既保护生态又提高品质",种植大户李大姐掀开遮阳网,展示附着苔藓的石斛苗,这些"仙草"通过电商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赋能传统本草】 走进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试验田,无人机正给广藿香喷洒营养液。"我们选育的'桂藿1号'抗病性强,出油率提高30%",研究员王博士指着齐腰高的植株介绍,在隆安工业园区,提取车间里八角茴香油通过超临界萃取技术源源不断产出,这些价值千金的"植物黄金"被制成中成药中间体,供应全国80%的制药企业。

【全产业链激活乡村】 马山县加方乡的"共享药园"开创新模式,外出务工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国企,既能收租金又能当产业工人。"每月4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脱贫户韦大哥在包装车间熟练分拣决明子,更让人惊喜的是,南宁中药企业联合高校开发出"壮瑶药膳"预制菜,艾草团子、扶绥火麻汤圆等特色产品登上盒马鲜生货架。

【守正创新谋发展】 尽管产业红火,隐忧依然存在,在武鸣太平镇,过度使用化肥导致穿心莲药效下降;横县某些乡镇跟风种植导致罗汉果滞销,对此,南宁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一村一品"认证制度,建立道地药材溯源平台。"现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药材生长全过程",广西香草药业负责人展示着数字化种植管理系统,3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着万亩肉桂基地的温湿度。

夕阳下的大王滩水库波光粼粼,岸边的砂仁丛随风摇曳,从小打小闹的"提篮叫卖",到如今形成种植、加工、康养的完整产业链,南宁中药人用二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本草致富经",正如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所说:"要让老祖宗留下的'银包金'(形容药材)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关键就在守住道地本色,闯出创新活路。"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