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收购价暴涨?2023年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全解析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朋友圈里不少药农朋友都在晒沙参采挖的视频,配文都是"今年终于盼到好价钱",作为常年在中药材市场摸爬滚打的行家,我发现沙参的收购价确实成了行业里的热门话题,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味滋阴润燥的中药材,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身价变迁。

要说沙参的故事,得先从它的身份说起,这个在中药铺里常见的根茎类药材,其实是个"大家族",北沙参、南沙参、泡沙参、川明参......单是《中国药典》收录的品种就有七八种,不过咱们今天重点聊的,是市场流通量最大的北沙参,也就是药商常说的"莱阳沙参"。

最近三个月,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沙参统货收购价坐了趟"过山车",前年跌到每公斤18块的低谷,去年这时候刚冒头到25左右,现在直接飙到38-42元的区间,在河北安国药市,品相好的精选货甚至摸高到45元,这种涨幅放在整个中药材市场都算"优等生"。

老药农张大爷给我算了笔账:今年他家三亩沙参地,亩产干货200斤,按现在均价38元算,毛收入能到2.28万,这可比前年种玉米强多了,当时玉米才1.1元每斤,同样地块改种沙参,收入翻着跟头往上涨,不过张大爷也嘀咕:"化肥涨了两茬,雇工钱从80涨到120,算下来实际赚头也就比去年多小两万。"

市场里的价格牌每天都在变,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首当其冲的就是天气因素,今年山东、河北主产区春天遭遇倒春寒,开花期又碰上连阴雨,直接导致坐果率下降,我认识的药商老李透露,他刚从产地回来,当地出货量比往年少了将近三成。

供需关系就像跷跷板,这边产量下滑,那边需求却蹭蹭往上涨,新冠后遗症调理、秋冬养生季到来,各大药店的配方颗粒订单暴增,更关键的是,前几年低价时囤货的商家开始集中抛售,结果发现库存根本填不满市场需求的窟窿。

政策风向也在吹动价格标尺,国家最近加大对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补贴,但新扩建的规范化种植基地要两年后才能投产,这种政策利好反而加剧了当下的市场紧俏,有药企采购经理私下说,他们现在更倾向签长期订单,就是怕明年这时候连合同都抢不到。

不同产地的沙参价差也暗藏玄机,云南产的"云沙参"纤维多、卖相一般,价格要比山东货低5-8元,但这两年云南突然流行起"林下仿野生"种植,虽然产量低,但药效成分检测达标,反而成了高端市场的抢手货,这种品质分化让收购商不得不擦亮眼睛。

在安国数字中药都的交易中心,我亲眼见到场内交易员拿着检测仪挨个试货,现在药厂收料不仅要看外观,更要测浸出物含量,以前靠经验判断的"七成干""八成干",现在全得过水分检测仪,这种标准化趋势倒逼着收购标准水涨船高。

有意思的是,电商平台正在改写传统收购模式,拼多多、抖音上冒出大批"药农自产"直播间,把沙参鲜货直接卖给消费者,虽然走的是零售端,但大量散户被分流后,反而减轻了批发市场的供应压力,这种线上线下的博弈,让市场价格更显扑朔迷离。

对于想入行的新手,这里有几条实在建议:首先别盲目跟风扩种,沙参是多年生作物,今年高价苗明年才能收获;其次要盯着土地流转政策,东北很多退耕还林地特别适合仿野生种植;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烘干加工链,今年有药农把鲜货做成药膳包,利润直接翻倍。

站在2023年的时间节点看,沙参的市场行情就像熬中药的火候,需要慢慢观察,环保政策趋严导致加工成本上升,中医药出海带来的增量需求,还有资本暗中布局中药材期货......种种迹象表明,这波涨价可能不是短期波动,但话说回来,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毕竟地里的庄稼不会等人,市场永远在奖励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