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像揣了块砖?早上起床舌头像裹了层毛毯?八成是湿气缠上你了!别急着拔火罐,今天给你扒一扒中医圈公认的"祛湿四大金刚",都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关键还便宜大碗!
【茯苓:湿气克星的温柔刀】 走在中药铺里,最常被喊到名字的大概就是茯苓了,这个乳白色像薯片的药材,可是健脾界的隐形冠军,老广最爱拿它煮粥,其实人家真正的本事是"润物细无声"——悄悄把多余水湿运化出体外,就像给身体装了个抽湿机。
最适合:水肿型肥胖、大便黏马桶、头发一天就油的人 隐藏技能:配荷叶泡茶能瘦腰,搭红枣煮汤治失眠 避坑指南:虚寒体质要炖久点,生茯苓偏寒凉
【白术:脾胃虚弱救星】 要是说茯苓是后勤部长,白术就是冲锋在前的将军,这个长得像人参的家伙最擅长"补脾健胃",特别适合那些喝口水都胖、吃多点就胀的虚脾人士,记得要选浙江产的"于术",断面带朱砂点的才是好货。
独家用法:蜜炙白术当零食吃(每天不超过30g),比山楂丸管用多了 搭配禁忌:别和葱蒜一起吃,味道奇怪还解药效
【薏苡仁:湿气重的天然净水器】 超市货架上的红薏米千万别买!要买颜色发青的药用级生薏仁,这玩意儿利水渗湿的功力堪比水泵,但最绝的是能"清热不伤阴",不像其他祛湿药那么猛,炒过后还能长期存放,办公室备着当茶饮正合适。
懒人妙招:打豆浆时抓一把,比放糖健康十倍 注意:孕妇不能吃!体寒的人要炒熟再吃
【赤小豆:五星级祛湿配角】 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豆,记住细长颗粒的是真家伙,虽然祛湿力度比不上前三甲,但胜在温和安全,特别适合用来煮薏米水时搭个戏,最关键的是特别便宜,某宝5块钱能买一大包。
厨房秘笈:煮粥前用温水泡2小时,否则很难煮烂 万能公式:赤小豆+茯苓+陈皮=秋季养生三剑客
【祛湿混搭公式】 基础版:茯苓+白术各15g煮水(脾胃虚寒加姜片) 美容版:薏米+赤小豆+芡实 打豆浆(加冰糖超好喝) 急救版:茯苓粉+山药粉 混合冲服(喝酒应酬前必备)
最后划重点:祛湿就像拖地,光吃药不忌口等于白折腾!冰饮料、奶油蛋糕、熬夜追剧这些事赶紧停,建议连续吃半个月中药粥,配合每天快走出汗,你会发现裤子突然变松了!不过具体用量还是要找中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