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这脸色发黄还有点长斑,平时是不是总熬夜?"老中医捻着胡须,从抽屉里取出一包药材,"试试这个,比护肤品管用。"我接过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上次在菜市场被大妈当成葱白扔掉的东西吗?
菜市场里的"冤大头"
上个月陪老妈逛早市,看见菜贩把一堆白白嫩嫩的根须装进塑料袋,边装边嘟囔:"这玩意总被当葱白扔,其实炖汤倒是挺清甜的。"我当时还凑近闻了闻,带着点淡淡的草药香,没想到今天竟在中药房重逢,老中医笑着说:"傻姑娘,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白芍药,人家古代贵妃都用它养肤的。"
白芍这名字听着文气,模样却像个邻家姑娘,手指粗细的根条蜷曲着,表皮泛着象牙白的光泽,掰开时能看见半透明的纹理,像极了江南水乡的糯米藕,放在手心轻轻揉搓,竟渗出滑腻的黏液,难怪《本草纲目》里说它"润而不燥"。
三千年的养颜秘方
要说白芍的来历,得从春秋战国说起,相传越国美女郑旦每日用芍药花泡澡,皮肤赛雪,到了宋代,汴京的贵妇们流行喝"白芍阿胶羹",连《红楼梦》里王熙凤小产调养,太医也开了白芍配伍的方子,这根不起眼的药材,竟在深宅大院里流转了千年。
现代实验室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含有芍药苷、鞣质这些成分,能像小卫士一样拦截黑色素,还能安抚暴躁的皮脂腺,有次我下巴爆痘,拿白芍粉混蜂蜜敷脸,凉丝丝的感觉像给皮肤喝了杯冰镇酸梅汤,第二天红肿竟消了大半。
厨房里的养生魔法
别以为白芍只能入药,它在我家厨房可算是个多面手,上个月感冒咳嗽,老妈把白芍切片腌在蜂蜜罐里,每天含两片,那股清甜顺着喉咙往下淌,比止咳糖浆还管用,上周炖土鸡时放了几段,汤头立刻变得清亮甘醇,连挑食的老弟都喝了三碗。
最绝的是白芍酒酿蛋,这可是我偷师来的古方,把白芍磨成细粉,拌着酒酿下锅煮蛋花,出锅前撒把桂花,乳白的汤汁裹着金黄的蛋花,入口甘醇带着微微的苦涩,喝完整个人从脚底暖上来,特别适合宫寒的姐妹。
火眼金睛辨真假
前阵子直播间抢了包"野生白芍",拆开却发现颜色灰暗,煮汤还有酸涩味,后来请教老药师才搞明白:正宗白芍断面平整细腻,闻着有淡淡清香,煮水喝带点微甜,要是碰到发酸发苦的,准是硫磺熏过或者陈年旧货。
保存也有讲究,这娇气的家伙怕潮又怕晒,我学着老中医的方法,用棉纸包好塞进玻璃罐,丢几颗龙眼干作伴,搁在阴凉处,隔段时间打开,还能保持着刚买回来的水灵劲儿。
藏在身边的养颜宝
现在每次路过中药房,我都会多看两眼那个装着白芍的竹匾,想起去年体检报告上的"气血不足",还有化妆台上越堆越多的瓶瓶罐罐,突然觉得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才是真香,不必追求那些动辄上千的精华液,几块钱的白芍粉调成面膜,效果照样能打。
前几天闺蜜来家里喝下午茶,我端出白芍银耳羹时她惊得差点摔勺子,看着晶莹的银耳里浮着几片半透明的白芍,她舀一勺放进嘴里:"这是啥神仙甜品?皮肤最近是不是偷偷打了水光针?"我俩相视而笑,秘密就藏在碗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