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味中药调理眩晕,老中医推荐的止晕妙方!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眩晕的"根子"在哪儿?中医这样说

中医认为眩晕和风、火、痰、虚四大因素有关。

  • 肝阳上亢:像高压锅冒气,肝火带着气血往上冲,头昏脑胀还容易发脾气;
  • 气血两虚:脑子像缺水的鱼塘,供血不足导致眼前发黑、蹲久起身就晕;
  • 痰湿阻滞:脾胃运化差,湿气黏糊糊堵在体内,头重脚轻像裹着湿棉被;
  • 肾精不足:长期熬夜透支身体,耳鸣健忘伴随着晕乎乎的"仙气飘飘"。

找准体质再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源解决眩晕问题。


10味止晕中药,对症才有效

  1. 天麻——眩晕界的"定风石"
    天麻专治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尤其是一生气就头晕的情况,可以直接炖汤(天麻+鸽子/猪脑),或者磨粉冲水喝,注意:血虚的人要搭配补血药,单吃可能越吃越虚。

  2. 钩藤——肝火旺的"灭火器"
    熬夜多、口干舌燥、血压飙升导致的眩晕,用钩藤煮水当茶喝,它能清肝热、平肝风,还能缓解头痛,新鲜钩藤效果更好,晒干的需先煎20分钟。

  3. 半夏——痰湿眩晕的"吸痰器"
    头脸发沉、喉咙有痰、舌头腻歪歪的,八成是痰湿作怪,半夏能燥湿化痰,配上陈皮、茯苓熬粥,一周喝三次,脑袋会清爽很多。

  4. 菊花+枸杞——肝肾双补的"护眼止晕CP"
    长期用眼过度、耳鸣腰酸伴随眩晕,这是肝肾在求救,菊花清肝火,枸杞补肾阴,两者泡茶,再加点决明子,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5. 黄芪+当归——气血虚的"回血套餐"
    蹲下站起来眼前发黑、脸色苍白、容易累的人,多半是气血不足,黄芪补气,当归补血,炖鸡汤时加10克,喝一个月能明显改善。

  6. 泽泻——湿气重者的"排水管家"
    雨天加重、头重如裹、小腿浮肿的人,体内湿气太重,泽泻利水渗湿,搭配白术煮水,既能祛湿又能健脾,记得白天喝,晚上利尿可能睡不好。

  7. 葛根——颈椎问题的"解肌高手"
    转头时眩晕加重、肩颈僵硬,可能是颈椎病引发椎动脉供血不足,葛根煮粥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脑部供血,搭配山楂片还能刮油通血管。

  8. 石菖蒲——耳窍不通的"开窍钥匙"
    耳朵闷胀、听力下降伴随眩晕,可能是痰蒙清窍,石菖蒲通耳窍、醒神志,用它泡脚或捣碎敷肚脐,对耳源性眩晕特别管用。

  9. 川芎——头痛眩晕的"活血先锋"
    撞到头后留下的后遗症,或是受凉后头痛欲裂,川芎能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但孕妇不能用,平时可切片泡酒(10克川芎+500ml白酒),外擦太阳穴。

  10. 女贞子——肾阴虚的"夜猫子救星"
    经常熬夜后头晕耳鸣、掉头发,这是肾精亏虚的表现,女贞子滋阴补肾,每天嚼10克,或配墨旱莲煮水,比吃保健品更实在。


中药怎么搭?经典药对学起来

  • 天麻+钩藤: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
  • 半夏+白术:痰湿体质必备,还能顺带祛眼袋;
  • 黄芪+党参:气虚头晕别光补,加点麦冬防上火;
  • 枸杞+菊花:加班族护眼止晕,再搭几颗桂圆更好。

生活调理:做好这几点,眩晕少来找

  1. 忌猛然转头:特别是起床、坐车时,动作要像慢动作回放;
  2. 少盯屏幕:每看1小时手机,闭眼做5分钟"眼球打圈操";
  3. 枕头高度:仰卧时枕头压平一拳高,侧睡时与肩同宽;
  4. 戒生冷瓜果:西瓜、冰饮伤脾胃,痰湿重的人尤其要忌口;
  5. 按揉穴位:每天按压风池穴(后脖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各3分钟。

避坑指南: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 盲目补气血:痰湿重的人吃阿胶、红枣反而更晕;
  • 乱吃天麻:血虚型眩晕单独吃天麻会加重头晕;
  • 忽视颈椎保养:天天低头玩手机,吃再多中药也白搭;
  • 停药太快:中药见效慢,症状缓解后至少巩固吃半个月。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