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身边朋友抱怨"感觉身体好沉重",有的人舌头边缘总是有齿痕,有的人明明没吃多少却腹胀如球,还有人每天像泡在水里似的困乏无力,其实这些小毛病多半都跟中医说的"湿气重、脾虚"有关,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几个简单有效的除湿健脾中药方,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实用方子,特别适合现在潮湿天气多、久坐不动的上班族。
为什么现代人普遍需要健脾祛湿? 现在的人整天坐着吹空调,喝冷饮比喝水多,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这些习惯都在悄悄伤害我们的脾胃,中医说"脾主运化",就像身体的抽水机,负责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当这个抽水机动力不足时,湿气就会在体内堆积,形成痰多、水肿、便秘这些问题。
我表姐就是典型例子,去年连续加班三个月后,整个人肿得像发面馒头,舌苔厚腻得能刮下一层,后来老中医给她开了个经典方子——四君子汤加减,喝了两周就明显见效,不过今天要说的这几个方子更简单,适合日常保健用。
5个居家必备除湿健脾方
-
茯苓山药粥(健脾养胃基础款) 材料:茯苓20克、鲜山药半根、粳米100克 做法:茯苓打粉/切片,山药切块,和粳米一起煮成稠粥 功效:这个搭配特别适合早餐吃,茯苓利水渗湿,山药补脾阴,两者配合既不伤正气又能祛湿,我奶奶以前总在梅雨季节煮这个,她说吃了浑身轻松。
-
四神汤(水肿型体质救星) 材料: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 做法:所有材料冷水浸泡1小时,大火煮开转小火炖40分钟 注意:这个方子偏寒性,体寒的人可以加3片生姜平衡,我同事小王靠它瘦了8斤,特别是下半身水肿消得特别快。
-
陈皮薏米水(懒人祛湿法) 材料:炒薏米30克、陈皮5克 做法:薏米提前炒到微黄,和陈皮一起沸水冲泡焖20分钟 特点:特别适合办公室人群,既能当茶饮又不会耽误工作,炒过的薏米减轻了寒性,搭配理气的陈皮,对胸闷腹胀特别管用。
-
平胃散改良版(油腻饮食急救包) 材料:苍术10克、厚朴5克、陈皮5克、甘草3克 用法:所有材料煮沸后当茶喝,每周不超过3次 适用场景:适合吃火锅、烧烤后的应急调理,这个方子能快速化解肠胃油腻,但味道比较冲,可以加少量红糖调味。
-
三豆饮(湿热体质专用) 材料: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黑豆30克 做法:三种豆子清水浸泡2小时后煮烂,只喝汤不吃豆 功效:这个方子特别适合舌苔黄腻、脸上爱长痘的人群,我试过在健身房运动后喝,第二天浮肿消得特别快,但体寒的人要慎用。
使用中药方的注意事项
-
辨证施治最重要 同样是湿气重,有人偏寒湿(手脚冰凉),有人偏湿热(口苦口臭),寒湿体质要加生姜、肉桂,湿热体质适合加荷叶、冬瓜皮,不确定自己体质的话,建议先找中医师摸脉。
-
食材质量把关 药店买的茯苓要选白色的,发灰的可能变质,薏米必须炒过才能长期饮用,生薏米寒性大,我一般在同仁堂买药材,虽然贵点但放心。
-
配合生活习惯调整 光喝药汤不忌口等于白搭,要少吃牛奶、香蕉、芒果这些滞湿食物,下雨天别穿潮湿的鞋子,我认识的健身教练说,每天踮脚走路10分钟比喝一周祛湿茶都有用。
四季调养小窍门 春天湿气最重,可以在粥里加些荠菜;夏天用薄荷代替茶叶泡薏米水;秋天干燥适合加雪梨;冬天煮汤时放几粒花椒,我外婆还有个偏方:端午节当天采的艾草晒干,用来泡脚祛湿效果翻倍。
最后提醒大家,这些方子适合日常保健,如果长期大便不成形、晨起眼睑浮肿,或者女性白带异常,一定要及时看医生,我邻居刘阿姨自己乱喝祛湿茶,结果把胃黏膜喝伤了,这个教训千万要记住,养生是个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