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药店抓药,我说要桃仁,结果店员给了我个黑乎乎的东西,回家一看竟然是苦的!"朋友小王跟我吐槽时,我才意识到很多人可能都分不清中药里的桃仁和咱们平时吃的核桃仁,其实啊,这俩虽然都带个"仁"字,但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东西!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同名不同姓"的中药材到底有多大差别。
【来历大不同:一个长在树上一个藏在核里】 说起桃仁,老中医都会指着药房里扁扁的褐色种子说:"这是桃树的种子",没错,中药桃仁确实来自咱们吃的桃子,不过可不是直接从鲜桃里掏出来的,人家要等桃子成熟后,取出里面的硬核晒干,再敲开硬壳才能得到里面扁扁的种仁,这过程少说也得折腾两三道工序。
再看核桃仁,就是咱们过年买的核桃露、糕点里用的白嫩果肉,不过入药的核桃仁讲究更多,得用当年新鲜采摘的核桃,去掉外层绿皮后阴干,这样才能保留完整的营养成分,有意思的是,核桃仁外面那层薄皮还有特殊用处,中医管它叫"核桃衣",能治疗某些皮肤病呢。
【长相差异大:扁片VS弯月】 把俩东西摆一块儿,区别可明显了,中药桃仁大多是扁扁的椭圆形,表面皱巴巴的像老人脸,颜色从黄棕色到红棕色都有,掰开来看,里面还带着油亮的纹理,闻着有股淡淡的苦杏仁味,嚼起来又苦又涩,嗓子眼直发紧。
核桃仁可就讨喜多了,弯弯的像月牙,表面光滑得很,色泽从浅黄到琥珀色不等,新鲜的时候脆生生,放久了会出油,吃起来香得很,越嚼越有回甘,不过入药的核桃仁可不能挑三拣四,得选没有虫蛀、不哈喇的上等货。
【药效天差地别:活血猛将VS温补高手】 这才是最要命的不同!桃仁在中药界可是有名的"破血将军",《本草经疏》里说得明白:"桃仁性善破血,凡血滞者宜之",它能像推土机一样把血管里的瘀血、血栓推开,所以跌打损伤、痛经闭经这些症候都得靠它,但正因如此,孕妇见了桃仁得绕道走,一不小心就可能见红。
核桃仁完全是另一个画风,人家是"以形补形"的温补派。《神农本草经》记载核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现在科学也发现,它富含的Omega-3脂肪酸特别养脑子,学生党、上班族当零食吃正合适,不过要用来治病,得配上黑芝麻、杜仲这些队友,专门对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这些虚症。
【厨房用法完全两码事】 别看都是坚果类,下厨时用法差老远了,桃仁基本不直接吃,要么捣碎煎药,要么得用蜂蜜、白糖腌渍至少半个月去苦味,记得上次我妈煮桃仁粥,愣是泡了三大盆水才把苦味拔干净。
核桃仁就自在多了,盐水一煮就是下酒好菜,糖炒更是年节必备,不过要入药膳,讲究也不少,比方治疗肾虚咳嗽,得把核桃仁和甜杏仁按2:1比例磨粉,早晚冲服才有效,去年我咳嗽老不好,老中医开的方子就这搭配,连吃一周果然见效。
【千万别混着用!后果很严重】 前阵子邻居张婶就闹了个笑话,听说桃仁能活血,她把核桃仁当桃仁泡酒,结果喝了两天上火不说,还拉肚子拉得腿软,为啥?桃仁酒需要配伍生地黄平衡药性,单喝容易伤身,而核桃仁油性大,本就润肠,再泡酒喝不闹肚子才怪。
更危险的是有些偏方乱用药,网上流传的"祛斑秘方"用桃仁做面膜,有人图省事拿核桃仁代替,结果脸上红肿过敏,要知道桃仁含苦杏仁苷有微毒,得炮制后才能外用,核桃仁虽然无毒,但高蛋白容易引发过敏,这么瞎凑合不出问题才怪。
【辨别技巧:看颜色闻气味】 最后教大家几招必杀技:中药桃仁断面是淡黄色,闻着有轻微刺激性气味,尝起来发苦发麻,核桃仁不管怎么晾晒,断面都应该是乳白色,凑近闻有股清新的奶香,咬起来油脂感明显,要是在药店看到颜色诡异、味道刺鼻的"桃仁",八成是掺了其他东西。
说到底,这俩虽然都带"仁"字,但一个是药典正经收录的中药材,一个是药食同源的滋补品,下次再去药房,千万别再说"给我来点核桃仁"当桃仁使了,当心老中医笑话你哦!要是实在记不住,就记这句顺口溜:"桃仁活血别怀孕,核桃补脑要常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