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挖草药是祖辈传下来的苦手艺,没想到现在能靠它发家致富。"坐在新盖的二层小楼里,老张一边擦拭着眼镜,一边给来访的客人泡甘草茶,这位皮肤黝黑的陕南汉子,用十年时间把自家五亩旱地变成了"百草园",去年光是重楼、苍术的收成就过了七位数。
十年前的老张还是村里有名的"倔驴",当时年轻人都往外跑,他偏偏带着媳妇回乡种地,头两年种玉米赔得裤衩都没剩,看着隔壁王叔家的中药材贩子踩着三轮车进进出出,老张蹲在田埂上直嘬牙花子:"这黄芩苗子长得比俺家玉米还壮实,咋就没人想着自己种?"
转机出现在2015年春天,县里组织中药材种植培训,老张骑着摩托跑了20里山路去听课,当他看到邻村李大姐种柴胡赚了钱,当场就掏空口袋买了《陕南道地药材图鉴》,那年秋天,他抡着镢头在自家后山刨出了三亩荒地,揣着皱巴巴的五百块钱去安徽亳州买种苗。
"头两年净交学费了。"老张至今记得第一次种白芨的惨状:浇多了水烂根,浇少了叶子打卷,好不容易熬到收获季,挖出来的根茎比手指头还细,村里老中医拍着他肩膀笑:"药材不是大白菜,得顺着节气来。"这话点醒了老张,他开始跟着老中医记《二十四节气歌》,手机备忘录里存满了"春分前移栽黄连""霜降后采挖党参"的提醒。
真正让老张尝到甜头的是2018年的重楼,那年夏天暴雨冲垮了后山的排水沟,眼看着积水要淹死苗圃,老张连夜带着全家人挖沟排水,折腾到后半夜,他突然想起老中医说过"九蒸九晒"的古法,干脆把受涝的重楼切片烘干,没想到这批"意外"加工的药材在药市卖出了高价,一亩地净赚两万多。
尝到技术甜头的老张彻底开了窍,他专门跑去西北农林大学拜师学艺,回来搞起了"立体种植":半阴坡种重楼,阳面坡育黄精,沟底潮湿处栽苍术,最绝的是他在药材地里散养土鸡,鸡粪作肥料,杂草籽喂鸡,去年光是卖"药田跑山鸡"就多挣了五万块。
如今走进老张的药材基地,活像进了百草博物馆,六月的阳光下,金线莲开着蜡笔似的小花,头顶遮阳网的重楼舒展着油纸伞般的叶片,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药香,最热闹的是电商直播间,穿着蓝布衫的老张举着刚挖的鲜石斛:"老铁们看这胶质,炖汤放三根绝对够味!"
村里人都说老张念上了"草药经",其实哪有什么秘笈,不过是把老辈人的经验掺上新学问,就像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用心,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