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消渴症,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陌生,但上了年纪的人一听就懂,这病在古代可是富贵人家的"专利",毕竟得天天大鱼大肉才吃得出毛病,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消渴症倒成了现代人的"富贵病",西医叫它糖尿病,中医眼里却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咱们老祖宗对付消渴症可有一套,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就写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要是喝水喝得吓人,尿得比喝得还勤快,就得用肾气丸调理,这方子到现在还在用,茯苓、附子、山药这些药材配伍,专门治那种喝多少尿多少的怪病。
消渴症在中医眼里分上中下三消,上消像嘴里含着沙坑,整天口渴舌燥,这时候要用天花粉、麦冬这些润肺的药材,我邻居王大爷去年总抱着水缸喝,医院查出来血糖高,老中医给开了玉泉散,里头就有天花粉、葛根,喝了两个月,现在不带水壶都不敢出门遛弯。
中消最典型就是"吃塌炕",明明刚吃完饭还饿得慌,这种时候得清胃火,黄连、石膏这些苦寒药就派上用场,我表姑年轻时一顿能吃五碗饭,瘦得跟竹竿似的,后来老中医给开了白虎加人参汤,黄连配知母,现在饭量减了一半,血糖也稳当了。
下消最麻烦,尿里带泡沫,腰膝酸软,这时候得补肾固本,六味地黄丸就是经典方,我同事他爸以前夜里起夜七八趟,现在每天用熟地、山萸肉泡茶喝,尿频好多了,不过这类补药得长期吃,就像存钱罐,得慢慢攒底气。
现在中医院开方讲究君臣佐使,但咱们自己在家也能做些简单调理,桑叶泡茶就很好,《本草纲目》说它能"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我试过每天拿干桑叶煮水当茶喝,三个月瘦了十几斤,血糖仪数字也跟着往下掉,不过桑叶性寒,胃寒的人最好搭点陈皮。
要说最神奇的,当属黄芪配山药,老中医说这俩搭档是"药中鸳鸯",黄芪补气,山药养阴,熬粥煮汤都行,我妈前几年体检查出空腹血糖高,现在天天拿黄芪山药炖排骨,血糖愣是控制在正常范围,不过她每次都念叨:"吃肉得撇掉油花,不然白搭。"
消渴病人最怕过两节:春节和中秋,月饼粽子这些高碳水食物,吃两口血糖就坐火箭,我丈母娘去年中秋节偷吃两块莲蓉月饼,当晚就住院了,现在家里做点心都用魔芋粉代替面粉,虽然口感差些,但血糖平稳比啥都强。
运动方面也有门道,古人说"散步祛百病"不是白讲的,我见过最励志的大叔,每天凌晨四点围着公园快走,兜里揣着七颗花生米当加餐,坚持两年,降糖药都减量了,不过剧烈运动反而伤身,小区里那些暴走十万步的阿姨,有几个不关节疼的?
现在有些保健品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植物胰岛素,其实很多都是添加西药成分,我亲戚买过某品牌"消渴灵",吃完确实管用,结果去医院一查,里面掺了二甲双胍,所以说治病还得老老实实看医生,别信那些包治百病的鬼话。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消渴症不是绝症,但真得管住嘴迈开腿,我认识个快递小哥,得了这病之后调整作息,戒了奶茶烧烤,现在跑单比谁都快,所以说老祖宗留下的药方是宝,但更要